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举办安徽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30 09:45 信息来源:金安区教育局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金安区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切实推动课题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2025年4月29日下午,由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主办,清水河第三小学承办的安徽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在清水河第三小学阶梯教室举行,旨在搭建成果共享平台,推动省级教育信息技术课题成果向实践能力转化。

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成果汇报、专家总结三部分进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微信平台全程直播,现场参会人员有:电化教育与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宗晓丽主任、六安市金安区电教馆阮正双馆长以及课题尚未结题的负责人等。同时金安区各小学教务负责人及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线上观摩学习。

活动伊始,清水河第三小学胡传柳老师执教的《黄继光》一课,通过观看电影《长津湖》中的片段导入课堂,胡老师用清晰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们在读中找、品中思、思中感,层层深入,抓住《黄继光》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品析了英雄的气概,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黄继光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学生的情感在层层深入的启迪中不断得到深化,同时点亮了学生的信仰之光,使其沉浸其中。

紧接着,清水第二小学张莹莹老师执教思政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聚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顾炎武的名言解读到《鲁女爱国》故事分享,从趣味游戏“一站到底”到VR全景展示革命历史纪念馆,让学生从多元的历史素材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懂得在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活动第二项成果汇报,先由六安市人民路小学荣光丽主任作省级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指向小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汇报。荣主任从研究背景、研究路径、核心成果、长效机制、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讲解。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构建“三维一体”研究体系。方法层,课堂观察法捕捉师生互动细节;实践层,打造“目标导向+技术赋能”的跨学科框架。以“急救知识”教学为例:语文课编写急救口诀,数学课计算黄金救援时间概率,科学课解析心肺复苏的生理原理,体育课实操模拟,道德与法治课讨论社会责任——五科联动,让单一技能学习升维为“知识理解+实践应用+价值观塑造”的立体培养。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掌握安全技能的“守护者”,更是具备系统思维、能应对复杂挑战的“未来公民”。

接着,六安市清水河第一小学李昌翠校长作《讲好百年红色故事的实践研究》报告,李校长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过程,研究成果与成效,研究结论与反思四个方面讲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挖红色资源,筑牢故事根基,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沉浸式表演,通过红色研学、讲故事、广播角等方式推动红色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然后,六安市清水河第二小学赵放心校长作《基于“六安红”的思政实践研究》,赵校长从呈现方式与教学现状,有效融合的作用,探索有效技术手段,思政育人四大路径,评价体系六个方面详细汇报课题组活动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与六安红色文化融合方面,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强学生参与度,创新育人场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还探索出与学科教学、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后服务相结合的四大育人路径,并构建了全面的育人评价体系。

最后,六安市清水河第三小学钱丽丽校长作《小学自制教学具的设计与研究》报告。钱校长从课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过程、成果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开展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具资源库的开发与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实践,实践路径的形成与推广,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通过自制教学具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最后由电教馆阮正双馆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阮馆长高度评价了参与课例展示、成果汇报的老师们展现出的创新精神与专业素养,并对课堂中教学的推进成果表示肯定。成果推广不是终止,研究学习永远在路上,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让课题的探索之路“研”续华章。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