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教育局关于印发《金安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方案》的通知
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金安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方案》的通知
教基〔2025〕33 号
各直属学校、幼教中心(城区教育辅导组),各中心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进一步提升全区学校美育工作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全体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为对象,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构建美育工作新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涵养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温润心灵,打好人生底色; 面向全体教师,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提升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面向全体学校,大力推进美育教学改革,美化学校美育空间,创建美育特色品牌;面向全体家庭,大力倡导开展蕴含中华美育精神的主题活动,建立常态化家校美育协同机制,让美育融入家庭生活;面向全社会,构建家校社协同美育新机制, 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营造美美与共的育人生态。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大美育”观念普及行动
1.强化五育融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以美润德、以美激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劳的美育育人功能。加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培育学生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 为美、秩序美,培养爱国情怀;加强美育与智育的融合,培育学生的科学美,为学生的智育注入精神动力;加强美育与体育的融合,培育学生的健康美、形体美,培养坚强意志;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培育学生的勤劳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通过五育融合,推动“ 内在美、外在美”相统一。
2.实施“美育一件事”。以“美育一件事”为载体,链接学生、教师、家庭、社会,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普及“大美育”观念。倡导学生每天坚持做一件“美事”,思考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把美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号召教师坚持每天开展“美的5分钟”,通过阅读5分钟美育书籍、开设5分钟融合课程等方式,提升教师自身审美素养,强化以美育人意识。推动学校持续创建“美育——特色”,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校园美育特色和品牌。鼓励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结对子、开设公益美育课程等形式,有效统筹社会美育资源,形成校内校外协同、全社会共同开展美育工作新模式。
(二)深化美育教学改革行动
3.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杜绝以任何理由挤占艺术课时。学前教育阶段广泛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在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游戏与学习活动等环节中积极实施美育浸润与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培养1-2项艺术专项特长或爱好,1-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 年级分项选择开设;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加强各学段美育课程纵向衔接,推进“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特长学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拓宽艺术人才成长通道。
4.建立健全美育课程体系。健全美育课程体系,突出面向全体学生,以夯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艺术课程为基础,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全科美育课程”通过课程育美,推动各学科与美育的融通互育,深入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育人功能,立足金安区区域文化特性,开发富含改革开放、创新等精神内涵的美育地方课程。学校可因校制宜开发创新创意、城市活动、生活应用、文化探究等校本美育课程,建立互动式、体验式美育场景,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氛围。
5.创新美育教学形式。实施灵活多样的美育课堂形式,通过长短课、大小课、融合课等多样化课堂形式,激发美育课堂活力, 提高美育教学效益。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美育教学,将美育课堂开在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公园景区等场所,用活用好社会美育资源。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美育教学,有效链接跨时空美育课程资源,运用交互融通的新型课堂信息技术。
6.完善面向人人的艺术实践活动机制。遵循“人人有爱好、 班班有特色、校校有活动、年年有展演”的原则,推动“班—校—区”三级联动的艺术展演机制,构建全员覆盖、全程参与的美育 展示平台。鼓励班级举行个人才艺展示;年级组织班级艺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设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社团,不定期开展社团交流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校级艺术展演;区级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三)提升教师美育素养行动
7.开展教师全员美育培训。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提升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纳入每年暑期教师培训必修内容。
8.实施美育强师工程。全面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学校建设善教善育、创新活力的美育教师队伍。开展全区美育教师比赛,进一步健全争先、创优的美育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四)实施美育环境升级行动
9.打造多元互育的校园育人空间。以“美育浸润”贯通学校文化建设全链条,加强顶层规划,提质创新学校美育实践场景。鼓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校园空间设计,共同打造空间美、文化浓、功能全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立体、 交互、多元的艺术展示空间。
(五)强化美育资源链接行动
10.建立学校美育与社会场馆联动互育机制。鼓励学校依托金安区校外教育平台,有效链接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党群服务中心、历史文化馆、自然风貌区等场所开展双向美育实践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常态化美育工作新机制。盘活校内外美育文化、空间资源,把美育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形成社会文化多元共享、艺术氛围浓郁的社会美育浸润生态。继续推进非遗文化、高雅艺术、戏剧戏曲等进校园。
(六)优化美育评价改革行动
11.实施美育多元评价方式。深化美育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过程性、 体验性、表现性、应用性等多元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思考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年报制度,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办学水平督导范畴,全面深化美育督导评价改革。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美育工作管理机制,推动学校美育工作落地见效。各直属学校、幼教中心(城区教育辅导组), 各中心学校将美育浸润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美育浸润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强化学校美育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大型群体性美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二)强化经费保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发展,逐步加大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三)加强督导评价。将学校落实艺术课时情况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学校落实艺术课时情况将作为学校和学校领导 当年参与区级以上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对于弄虚作假,实施阴阳课表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新媒体及时解读学校美育工作政策,宣传美育理念、举措与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宣传和推广全区学校美育工作典型成果、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发展、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