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融通语言 协同深耕课堂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小学英语组集体备课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28 08:51 信息来源: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为切实落实小学高年级英语“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能力,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24日,我校小学英语教研组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为核心,围绕“聚焦饮食主题,培育语言运用素养”主题,系统开展了首次集体备课活动。全体英语教师立足学生已有语言基础,遵循“初备—复备—实践—反思”的闭环路径,有机融入饮食场景模拟、对话创编与跨学科元素,着力构建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英语课堂,为学生搭建起“学中用、用中学”的语言实践平台。

初备:锚定主题,分工协作筑根基

10月13日,集体备课正式启动。全体专职英语教师齐聚教研中心,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高段的语言能力要求,明确本单元需达成三大核心目标:能认读常见食物(如salad, sandwich, hamburger)及饮品词汇;熟练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等句型进行点餐交际;初步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结合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渴望真实语境交流但对复杂句型掌握尚弱的特点,教研组确立以“饮食情境”为主线,采用“主题式任务分工”推进初备工作。备课内容细分为五大模块:单元主题解读、学情分析、分层目标设定、教学资源筛选与情境活动设计。

主备人江姗老师梳理出“词汇学习—句型应用—文化拓展”的教学逻辑链,建议嵌入“餐厅点餐”“家庭聚餐”等生活化场景;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虽能熟练掌握rice、noodles等基础词汇,但在salad、sandwich等外来词发音上存在偏差,且常遗漏“to eat/drink”的完整表达。为此,团队精选《Peppa Pig》点餐片段等动画资源,整理可打印菜单模板、单词卡片,并辅以沙拉、汉堡实物图片,增强感知体验。同时初步设计“模拟点餐”“菜单DIY”“饮食小调查”等活动,兼顾知识巩固与语言输出。最终形成《单元主题教学思路框架》,为后续研讨奠定坚实基础。

复备:聚焦运用,群策群力优方案

“真实情境是载体,语言运用是核心。” 在初备基础上,教研组随即展开第二阶段复备研讨,聚焦三大关键议题:“如何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如何突破句型运用难点?”“如何自然渗透文化意识?”

会上,教师们各抒己见、智慧碰撞。林思越老师提出以“班级美食节”为大情境主线,将整个单元串联为“筹备—设计—点餐—分享”的完整叙事链条,获得一致认可;金邰老师针对发音与表达短板,建议引入“发音口诀”强化记忆,如“salad 沙拉,重音在前”,并设计“句型填空+纠错”练习,提升句式完整性;李缘缘老师提议剪辑动画中的“错误点餐”片段,引导学生辨错纠偏,在趣味中巩固语言结构;万文静老师则将“模拟点餐”升级为“小组合作经营‘班级餐厅’”,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与顾客,使用完整句型完成点单、推荐菜品(如“I’d like a sandwich. It’s delicious.”),实现角色化互动。

在文化渗透方面,团队达成共识:通过对比中西方早餐差异(如中式粥与包子 vs 西式面包与牛奶),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我家的早餐”,促进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的深度融合。经充分研讨,教研组整合形成“情境导入—词汇突破—句型实践—文化拓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由各任课教师在两周内实施课堂教学实践。

实践:情境驱动,动态调适验成效

“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做事’,才是高段英语教学的真谛。” 实践阶段,林思越老师以“班级美食节”为背景,在五(1)班执教核心课时,重点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语言流畅度、参与积极性与文化理解水平;江姗老师巧妙运用集体打磨的课件与教案,将spell环节以童趣游戏形式呈现,寓教于乐;万文静老师以“毛毛虫吃食物”游戏导入新词学习,迅速点燃课堂热情;金邰老师则融合自然拼读法教授新词,夯实语音基础,提升识记效率。

多样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课堂呈现出积极参与、互动频繁的良好生态,初步验证了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反思:立足实效,迭代优化促提升

“集体备课不仅要追求设计精美,更要关注实际成效与个体差异。” 10月27日,教研组召开第一次备课总结反思会,围绕“复盘教学效果、解决现实问题、提炼可推广经验”三大目标展开深度交流。

林思越老师指出:“‘班级美食节’情境显著提升了学生兴趣,但在‘餐厅经营’活动中,部分基础薄弱学生仍依赖提示卡,建议设置分层任务——基础层完成基本点餐对话,提高层尝试菜品推荐与理由陈述。” 李缘缘老师补充:“发音口诀效果显著,但对‘sandwich’等长难词仍有混淆现象,可在课前增设‘单词拆分小游戏’(如sand+wich),辅助记忆。” 万文静老师建议:“文化拓展环节时间紧张,可将‘中西早餐对比’改为课前小调查,课堂仅作成果分享,提升效率。” 金邰老师提议:“‘菜单DIY’可联动美术学科,鼓励学生绘制图文并茂的创意菜单,增强跨学科融合的趣味性。”

经过充分研讨,教研组凝练出三项改进方向:一是构建分层任务体系,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阶梯式语言挑战;二是优化课前准备机制,借助“单词游戏”“文化预调查”减轻课堂负担;三是深化跨学科整合,联合美术、健康等学科开发拓展活动。同时,决定将本次形成的“情境教案”“教学资源包”“分层任务设计”汇编成册,供全组共享,并计划在其他班级推广“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扩大成果辐射面。

此次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的集体备课,不仅探索出一条“主题引领、情境支撑、语言运用”的高段英语教学新路径,更形成了“初备定方向、复备优设计、实践验成效、反思促迭代”的良性教研循环。未来,我校小学英语组将持续深耕单元整体教学,以真实情境为桥梁,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敢开口、会表达、懂文化”的成长舞台,助力英语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图:江姗/陈祥】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