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老有所学”让“养老”变“享老”
“扎花这种艺术,主要以棉线、丝线、绒线等为原料,通过扎、绣、绷、垫等手法,形成丰富的图案和立体感……”在望城街道东苑社区,指导老师认真示范,带领学员制作“鲜花盆景”。不一会儿,一束束错落有致、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扎花作品便映入眼帘,寄托着学员们对美的理解和对幸福的感悟。
“我在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扎花这门手艺5年多了,已经可以熟练制作很多手工艺品了。”年过八旬的陈奶奶乐呵呵地说:“做好的手工艺品还可以通过老师对外售卖,一朵26片花瓣的牡丹花可以卖出100余元,不仅能贴补家用,更重要的是有成就感。”
在三里桥街道幸福社区老年学校活动室里,来自幸福黄梅艺术团的数十位老年学员共聚一堂,举办了“敬老扬美德 共叙夕阳情”文艺演出。老年学员们个个神采奕奕,嗓音洪亮,展现着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的组织是2018年成立的,发展到现在有团员近百人,大家定期相聚在一起,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家人一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也充实了我们的晚年生活。”艺术团负责人说道。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南屏苑社区老年学校口琴队队员们的合奏瞬间引起了大批路过居民的围观。“听到这首歌我不禁回忆起过往的峥嵘岁月,也发自内心地为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而自豪。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开了后,我和老伴都积极报了名。学校里课程种类很丰富,可以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在这里,我们可以沉浸式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发自内心地觉得快乐、充实。”刚退休不久的李大爷笑眯眯地说道。
为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的休闲、娱乐、学习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金安区文化馆立足区域实际,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艺术普及职能,充分利用非遗项目传承人、优质艺术培训课堂,以及文化馆联盟等资源,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