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110-00037 信息分类: 规范性文件发布
内容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其他 发文日期: 2021-08-25
发布机构: 金安区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21-08-25
来源单位: 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有效性: 有效
生效时间: 2021-08-25 废止时间: 暂无
政策咨询机关: 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指导股 政策咨询电话: 0564-3261319
称: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号: 金政秘〔2021〕46号 词: 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三年行动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8-25 15:22 信息来源: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金政秘〔202146

  

各乡镇人民政府,望城、清水河街道办事处,有关园区管委,区直相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金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

2021825日   

 

金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

 

为落实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市委二号文件精神,按照《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六政秘〔202190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瞄准长三角区域城市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围绕“138+N”和“6969”工程,在全区统筹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用3年时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申创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金安脆桃、皖西白鹅、蔬菜、稻虾4大产业,高标准建设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油茶、畜禽、水产9个优势主导产业基地;规划布局1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航空母舰,引进培育2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5亿元,全区销往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超过90亿元,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2万元。

二、基本原则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协同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和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改良土壤,优化品种,持续实施“双替代”,严守“三线一单”,创建绿色有机种养模式。

(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千方百计让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租赁收入、土地经营增值收益、服务产业发展劳动收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依法依规开展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五化同步”。充分发掘农业特色资源,统筹优化产业布局,走“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着力引进“头部企业”,培育多种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把市场逻辑、产业资本深植农业产业领域。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壮大乡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带头人和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发展乡村产业,把产业链环节更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对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提档升级,以优质粮食、果蔬和畜禽水产为主导产业,打造核心区面积33平方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3年内,示范区内建设千亩以上蔬菜水果标准园3-5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皖西白鹅规模养殖场3个;新建农旅融合型观光新业态10个左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示范区农业综合产值由30亿元增加至60亿元。2023年年底前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1、优质粮食基地

粮食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木厂、马头、翁墩、东桥、孙岗、三十铺、张店等乡镇。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发展7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10.6亿斤左右,产值达13.3亿元。力争在3年内,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规模化种植万亩示范片3个。

2、蔬菜基地

蔬菜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城北、木厂、淠东、马头、翁墩、东桥等乡镇。推进露天蔬菜集中连片种植,增加面向长三角区域和供应合肥蔬菜基地面积及单产,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提高到60%。到2023年全区常年蔬菜播种面积达32.45万亩,产量73.52万吨,产值达15亿元。新增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蔬菜种植示范点2个,蔬菜标准园10个,亩均产值由4400元增加至6000元以上。

3、茶叶基地

茶叶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东河口镇、毛坦厂镇、横塘岗乡、张店镇。开展“茶园高质高效建设”行动,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建设有机茶园、高标准茶园和生态茶园,提升茶叶亩产和品质;加快推进徽茶产业集群建设。到2023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67万亩,产量达到850吨以上,完成低产低效茶园改造1万亩,综合产值达3.5亿元。

4、水果基地

水果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张店、施桥、孙岗、椿树、三十铺、中店、横塘岗等乡镇,深入推进“江淮果岭”建设,大力发展桃、猕猴桃、梨、葡萄、樱桃、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产业,加大对金安脆桃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广力度。到2023年,全区水果面积14万亩,产量15万吨,在金安区张店镇打造万亩连片桃园1个,全区新发展4000亩连片桃园1个,1500亩智慧果园1个,升级15个脆桃交易市场,建设省级标准化园2个。

5、中药材基地

中药材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东河口、毛坦厂、横塘岗等乡镇,深入推进“西山药库”建设,扩大霍山石斛、茯苓、灵芝、断血流、菊花、黄精等“十大皖药”种植基地规模,积极发展中药材加工。到202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66万亩,年产量达到0.65万吨,总产值达到0.56亿元。

6、蚕桑基地

蚕桑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三十铺镇、椿树镇、先生店乡。到2023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1.58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连片桑园1个,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实现鲜茧产量840吨,产值0.42亿元,鲜果产量达5500吨,鲜果产值0.33亿元,实施桑叶、桑椹等饮品开发及观光采摘等项目,累计产值达1.05亿元。

7、油茶基地

油茶基地重点布局在毛坦厂镇、东河口镇、张店镇、横塘岗乡、施桥镇和孙岗镇。到2023年,新增(低改)油茶面积0.6万亩,全区油茶栽植面积达6.2万亩,油茶籽产量15500吨,实现油茶综合产值0.62亿元。

8、畜禽基地

畜禽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东桥、木厂、椿树、横塘岗、翁墩、施桥等乡镇,重点打造生猪、皖西白鹅、麻黄鸡规模养殖基地。到2023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到70万头,皖西白鹅饲养量达到300万只;麻黄鸡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养殖场由1个增加至2个,建设年饲养量5万只的皖西白鹅规模养殖场3个。

9、水产基地

渔业产业重点布局在木厂、双河、东桥、东河口、三十铺、张店等乡镇。拓展城郊休闲渔业基地,3年内重点推进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到2023年,全区水产总产量实现3.14万吨,精养池塘面积达8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8万亩,建成稻虾综合种养万亩基地3个、千亩基地5个,打造吉宝小龙虾区域性集散市场。

(三)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以招引“头部企业”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以畜禽和水果加工为主导产业,在金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片区)打造核心区面积3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年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头)和家禽屠宰加工(年加工家禽能力达3000万只,其中皖西白鹅1000万只)为主,计划引进一批其他熟食加工企业和水果加工(饮料及果脯)企业,3年内,实现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培育壮大西商集团,打造畜禽、蔬果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壮大绿篮子超市,打造农产品市场销售“领军企业”。依托畜禽、水产、水果、蔬菜等资源禀赋,精心谋划,引进或培育以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为牵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强化资源要素配置,优化种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大型冷链物流、销售网点等空间布局,实行多业态集群集聚,力争3年内建成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现代农业综合体2个。

四、推进路径

1、推进“双招双引”。围绕食品加工、果蔬茶加工、饮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中药制造、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等领域,紧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TOP100开展农业招商。每年引进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不少于1家。强化“双招双引”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落实“头部企业”一事一议政策,协调解决好投资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用地、融资、环评等问题。

2、推动规模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合作,通过“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模式,以整村推进方式引导农户自愿实行土地流转入股入社。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实现生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管理数字化,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整合资源将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折股量化,走联合发展道路,鼓励农户通过实物、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价出资方式参与生产经营,打造“股权农民”,参与分红并获得稳定收益。力争到2023年,全区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万亩,农村土地流转率突破60%

3、强化主体培育。加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考察和学习培训,学习先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精准摸排、统计汇总和登记造册,做好企业培育和服务工作。规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探索设立农业独资公司、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扩大农业农村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壮大经济实力,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到2023年,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970名,新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0家,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家。

4、建立标准体系。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区域公用品牌注册登记工作。全区新增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8件以上,新认证驰名商标1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基地给予项目倾斜和奖补支持。

5、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钢架大棚、阳光温室、薄膜网线和环境监控等智能设施设备,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设施及自动控制技术,推进果菜茶、油茶、花卉等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建设和改造,推进疫病防控、智能饲喂、精准环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和绿色高效设备设施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工业化水平。

6、强化绿色引领。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在果菜茶领域开展“双替代”连片示范种植。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合理确定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消纳用地面积,促进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加强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向长三角区域城市稳定提供安全、优质、高档、畅销的绿色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7、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具有先进性、专属性的技术和工艺,创制一批适用性广、经济性好的设施装备。积极创办国家、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科技专家大院和院士博士工作站。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紧密联结,提升科技含量,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引进一批农业专业化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精深加工科技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8、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争取实施一批省级以上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项目。积极对接省级数据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高农业生产监测统计和预警分析水平。

9、健全销售网络。面向长三角区域,培育壮大销售主体,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实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通过会展经济、节庆活动、产品推介、品牌营销等方式,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对外影响力。鼓励扶持我区农产品在沪苏浙区域城市布局销售网点,设立直销窗口。推动农产品销售企业与万家、苏果、沃尔玛、携程等大型企业、商超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借助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网络营销平台拓展产品销路,培育多种销售模式,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10、完善服务体系。整合提升现有农事服务机构,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小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服务。培育壮大农机化作业服务主体,整合资源建立2家以上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集团,有效拓展服务功能,紧密对接现代农业综合体、农业产业园、规模种养基地,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托管服务、耕种收一体化服务,并走出去开展跨区域机耕机播机收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金安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街、园区)要把振兴乡村产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精心组织,做到重要项目亲自督办,重大问题亲自调研,难点问题亲自解决,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8个重点扶持项目内容,积极做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相关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振兴。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和利用市场监管、税务、财政、金融、国土、电力、发改(物价)等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行业新政。落实乡村发展用地政策,每年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运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政策,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以“精重促”为抓手储备和建设一批“138+N”特色产业项目,加强谋划库、前期库、建设库3类项目统计监测和督查调度工作。

(三)强化资金投入。区财政每年统筹整合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区成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公司,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首批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集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评估,整体注入农业投资公司,充实基金池容量。整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引导向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并逐年增加资金占比。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达到10%20%30%,侧重向乡村产业发展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和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和股权直投资金,向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融资。探索发行企业债、专项债,提高农业综合保险、担保等融资工具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效率。

(四)强化督查考核。对本行动计划确定的量化指标以及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质量和效果。强化对乡镇(街)振兴乡村产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工作的督查检查,重点考核各乡镇(街)领导重视情况、发展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资金投入等情况。综合评估结果与财政涉农资金分配、项目安排、奖惩激励相挂钩,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