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名著】于平凡中铸就非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发布日期:2023-04-26 21:04信息来源:区委办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一句平淡的开场白拉开了《平凡的世界》的序幕,也正式开启了我的阅读生涯。

从初中书桌内的盗版书,到智能手机里的电子书,再到如今书架上的精装版,已经记不清读了多少遍《平凡的世界》。独立进取的孙少平、果敢坚毅的孙少安、勤政爱民的田福军......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平凡”的生活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深刻,给“平凡”的我带来了“不平凡”的感悟。

这感悟源自于在磨难中追逐梦想的孙少平。“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失去体面的教师工作后,心怀远方的少平开始真正走向属于自己的天地,当“揽工汉”睡“大通铺”,到“大牙湾”抡“矿工锄”……纵使一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考验,更是他通往成功的阶梯,是他“苦难学说”的注脚。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拥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舞台,肩负着更大的时代重任和更重要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更多的人生际遇和更复杂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安逸使人沉沦,挫折催人奋进。作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自觉剔除畏难情绪,摒弃“躺平”心态,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铭之于心,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践之于行,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梦想在“日拱一卒、持续精进”中变为现实。

这感悟源自于在贫苦中担当作为的孙少安。“人穷不能穷一辈子,黄河水总有清的那一天”,出生在黄土高原贫苦农民家庭的少安,家中“烂包”的光景迫使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时就辍学帮助父亲撑起落魄的家庭,18岁时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带领村民分组种田、兴办砖厂,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带领双水村的村民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破风”前行,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这不禁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那个同样年轻的村支书,带领群众打出第一口深井、建立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代销店、磨房,建成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每一件在村里都是“新鲜事”,每一件都是为民的实事好事。心在哪里安放,事业就在哪里绽放。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以开阔的眼界和坚定的态度大胆试、大胆闯,甘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探路人”、不怕艰难坎坷的“开拓者”。

这感悟源自于在沉浮中坚守初心的田福军。“只要时刻为百姓服务,你就永远不会犯错误,永远不会迷向”,从县革委会副主任到防疫站副站长,从地区专员到市委书记,他没有随波逐流、放弃原则,多年的宦海沉浮从未改变他为民的初心。在那个困难而复杂的年代,他冒着危险为百姓发放“战备粮”,盯着压力让高老看到“真情况”......一切努力就是为了把老百姓碗里的“黑面馍馍”变成“白面馍馍”。这看似“平凡”的理想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作为青年干部,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放下“架子”,躬下“身子”,时刻保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治清醒,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答卷。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心中有信念,人生终有不败的风景。新时代年轻干部,英才芳华,正当其时,愿我们都心有所向,行至远方,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做个“不平凡”的自己。(徐家乐)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