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阳光】平凡也要向着阳光绚烂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这位1979年出生于新疆,成长于四川的作家,曾有过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经历。在阿勒泰地区,她跟随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还与牧民一同转场。而《遥远的向日葵地》这部作品,正是从阿勒泰这片广袤土地中孕育而生的动人故事。
一听到《遥远的向日葵地》这个书名,人们的脑海中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梵高那幅著名的《向日葵》,仿佛能感受到那浓郁热烈、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这遥远的向日葵究竟是谁栽种?为谁而种?又为谁而绽放?
走进书中,看到李娟的母亲为了她的向日葵,不惜将新房卖掉,全家搬到漫漫荒野的向日葵地,住进地窝子。
遇到灾年,九十亩的葵花地播种了四回。为了那一丝“希望”,她们从乌伦古河南岸收成无望的九十亩地,辗转搬到水库水电站旁的一百多亩地。在李娟的描述里,尽管家里种地面积最少,灾情最为惨重,可日子却过得相当体面。家中工具一应俱全,盆罐桌椅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几大盆生机勃勃的绿植,以及成群的鸡鸭狗兔。住了一年地窝子后,第二年斥巨资两千块购置的蒙古包,在当时当地堪称“土豪”级别。如此看似不堪的生活,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色彩、声音与生机。
历经种种艰辛,在种植向日葵的第三年,李娟母亲押上全部赌注,终于迎来了大丰收。然而,“叔叔”却中风卧床不起。
我们不禁思考,李娟的母亲为何选择种植向日葵?这是否是被向日葵在阳光下燃烧所展现出的顽强、热烈、剽悍、旺盛且炽烈的生命力所吸引?
李娟的母亲干活时毫无顾忌,不着寸缕;养鸡不是为了售卖或食用,仅仅是图个高兴;她热情好客,与人打招呼时亲切甜美;她还是位酷炫的机车女郎,出行总是骑着大排量的帅气摩托车,技术娴熟,甚至曾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摩托竞技,只可惜年龄超限。哪怕在最为贫困的时候,她依然能把生活过得有模有样、体体面面。她要求叔叔干活时不能垂头丧气,“最少嘴角要朝上弯一弯吧……最少得露出几颗牙吧……还有眼睛,眼睛也得两边咪一咪……”空闲时,晚餐过后,她会在宁静的夜色中,愉快地带着一家老小——猫、狗、兔、鸡、鸭一同散步。
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的生活,其间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却也有着独属于它的尊严和乐趣。
然而,那段经历或许远比书中所书写的更为艰辛和无奈,那是我们永远无法真切体会的沉重。28 岁的李娟,戴着眼镜,身着脏污的衣裳,包着头巾在树林里劳作,总是引来水电站员工好奇的目光。她所承受的,除了身体上的劳累,想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作为一位新疆汉族作家,她在书写过程中尽可能模糊自己的身份。诚如她所言,这是一段充满弯路的记叙,也是太多回避了的倾诉。“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候、忍受与离别的面目,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读李娟的文字,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在用整个生命去拥抱大地、阳光、草野、天上的云、风、鸟声和星空。她引领着我们的心灵去触摸辽阔的戈壁荒漠、起伏的沙丘与质朴的泥土;她引领我们去品味花盘和沙枣成熟后的清甜;她引领我们看葵花登上金色宝座的顶端,领略那一场秋天的金色盛宴。
从母亲身上,李娟继承了最为高贵的品质——乐观、勤奋与坚持。在“浇地”一文中,她描写母亲给向日葵浇地的情景:“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
从此,我的记忆中便有了一位挥之不去的“不着寸缕的葵花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