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本色依旧——《人世间》
普通人的一生虽短暂,可无数普通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历史,因代代传承的情感记忆和文化共鸣经久不衰、熠熠生辉。与共和国同龄的作家梁晓声所著小说《人世间》形象真切地展示了近50年来的时代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追忆时代的一扇窗,也为我们普通青年提供了一次展望未来、思考人生的阅读体验。
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光字片”居住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以及周家人奋斗打拼的生活经历,以普通家庭的生活视角,描写了时代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和社会生活变迁,近看是一本家族记叙史,远观更像新中国的一部生活史。
人世细微处生根拳拳真情。周家三代人都有着美好的品质,父亲周志刚有着作为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通情达理、正直仗义,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主人公周秉昆也有着热心善良、真诚忠义的品质,关心帮助朋友,在他人面临困境时,总能挺身而出,他身上的真善美体现出中国老百姓身上共同的善良品质,也是作者一直强调的“好人文化观”,符合作者注解的好人标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真心做人、真诚做事都应当成为我们对人性的内在准绳和崇高追求,书中人与人之间的守望互助,徐徐温情穿越时空触动人心,引导我们树立实现美好生活要靠知识和能力、正直和道义、奋斗和努力的人生理念,这些价值观念闪耀着求真向善至美的思想光辉,来源于基层人民朴实的生活哲理,对生而为人的每个人有浓厚的教育意义。
人生困境中凸显知识力量。周家第二代人大哥周秉义、姐姐周蓉通过高考上大学,有了改变个人命运的能力,逐渐成长为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弟弟周秉昆一直作为普通工人在社会摸爬滚打,将自己扎根在基层的土地上,为改变底层生活处境不断努力,因为读过一些书,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从木材厂到酱油厂再到杂志社,也在慢慢改变人生轨迹。知识对周家人的改变是巨大的,这不仅是生活上、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生活的苦难会磨平人的心志,让人一蹶不振,可总有人能转逆为顺,磨练出惊人的意志力和超强的能力,以磨难换得人生的升华。知识的力量让平凡的人物迸发出积极向上的能量,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态度鼓励着青年的我们以知识为营养,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增强各种本领,克服自满和懈怠,以坚强无畏的态度正视人生道路的挫折和困难,拥抱平凡的生活,创作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理想奋斗中彰显信仰担当。小说既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也着墨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的光辉奋斗史,全书横跨高考恢复、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等诸多历史阶段,围绕三兄妹的人生轨迹,叙述了各式各样人物生活的深刻变化,他们有普通干部、有留学生、有市井民众、有公安干警,还有下岗职工和个体户,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与国家同奋斗、与民族共复兴,在历史机遇中以个人奋斗展现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强大力量。作为年轻干部,我们也应该点亮“信仰灯塔”,锚定“信仰航标”,立足岗位,自觉加强内功修炼,坚定政治信念,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大事小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气,怀凌云壮志,脚踏实地,与国同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世间有春风和煦四月天,也有秋风萧瑟疾风骤雨,体悟人间冷暖,感知生命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奋斗过奉献过,才不枉走过这繁华人世间。
(鄢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