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金安区木厂镇2025年控辍保学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控辍保学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金安区木厂镇中心学校针对农村地区学生辍学风险,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现将典型经验与做法总结如下:
一、构建“三全”机制,筑牢控辍防线
1. 全方位责任体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的三级责任制,将控辍目标细化到人、落实到岗。联合镇政府、村委会、家庭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2. 全过程动态监测。建立学生学籍动态管理台账,实行“日考勤、周汇总、月通报”制度,精准掌握学生到校情况。对无故缺勤学生,班主任当天家访核实,3日内上报学校,启动“一人一策”干预机制。
3. 全覆盖政策宣传。通过家长会、村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义务教育法》及教育资助政策;开展“送政策进村入户”活动,组织教师走访重点家庭,消除“读书无用论”等思想误区。
二、实施“精准帮扶”,消除辍学诱因
1. 分类施策解难题。经济困难学生: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设立校内助学基金,发动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开展分层教学,组织课后义务辅导,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亲情电话室,定期举办集体生日会,弥补情感缺失。
2. 特殊群体重点关爱。对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联合妇联、团委开展“护苗行动”,关注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动态,预防隐性辍学。
三、深化教育改革,凝聚共育合力
1. 打造特色课程。结合农村实际,开设劳动实践课(如种植、手工)、乡土文化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增强教育实用性。
2.强化家校社联动。每月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摩、校园活动,增强家校互信。
3. 村校协同摸排。与村委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年开展2次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普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疑似辍学学生,联合镇司法所、村委会入户劝返,依法保障受教育权。
未来,木厂镇将继续深化“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动从“保学”向“优学”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教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