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依据】2024年金安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27 09:53来源:金安区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24417号文件要求,为扎实有效的做好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农民素质素养。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省、市部署的“三农”工作重点任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24年,省市下达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7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500人,技能服务型200人。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班40个。

三、实施重点

()重点任务。我区重点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和主导产业发展开展培育,粮油稳产保供培育的人数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任务比重不低于80%

1.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分区域、分品种、分技术确定培训内容,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聚焦大食物开发,服务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根据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智慧农场等从业所需技术技能要求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果树、蔬菜园艺作物等领域技术培训,继续面向皖西白鹅、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开展技术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

2.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3.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专项行动。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和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组织实施六个专项行动。

1.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以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重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开展专题培训,因地制宜、按需设班。以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大户为对象,围绕全产业链技能,强化急需、短板技能培训。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为对象,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救灾服务队为重点,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扩大实施专业农机手培育行动,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田间学校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3.脱贫致富能力提升行动。支持脱贫户围绕产业发展培育带头人,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带动脱贫户致富增收。根据脱贫人口(含非脱贫人口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需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脱贫户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鼓励采取订单式培养、工匠带培等方式开展培训。

4.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集中培训行动。以中小规模养殖场防疫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为重点培育对象,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培训内容包括科学养殖、强制免疫与先打后补政策、疫苗管理、动物免疫操作与采样技术、动物检疫操作规程、免疫信息报送、消毒和防护技术、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实验室检测和免疫效果评价、耳标管理与追溯体系使用、动物防疫资金管理等。加快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高素质动物养殖、防疫、检疫监管队伍,切实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真正筑牢防疫免疫屏障,保障我区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5.农民综合素养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区举办40个培训班,由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在全区选40个有需求、有组织能力的村开展培训,培训专题不重复。每个班不少于50人、不少于 2 个专题培训课程、培训时长不超过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养课,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提高农民参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培训班需填写《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附件7)并上传到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举办培训的村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

6.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聚焦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产业、种业、耕地建设、农机作业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乡村建设和传统技艺、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机衔接。

四、组织实施

2024 年全年着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相关要求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不断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高效、农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由各培训机构分别组织实施,优先支持农民需求迫切、产业结合紧密、培育基础条件完备、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培育效果较好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育任务。

()遴选培育对象

遴选条件: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

1.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提高经营管理、就业创业、服务乡村社会事业发展能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农村创业创新者主要包括院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乡土人才、能工巧匠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人员等;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主要包括村“两委”成员以及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等。

2.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技能服务型重点面向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乡村社会事业服务人员等,提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水平。

遴选程序: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逐级推荐,区农业农村局审定的程序进行。

各类培育对象当年不重复,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育。

()优选培育机构。培育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业务包括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培育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和跟踪服务条件,包括: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践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等。

()丰富培训内容。参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及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结合实际,设计综合素养课、技术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必须包括2024年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技术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课程。以生产技术培训为主的,实操实训学时数不应低于总学时数的2/3,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农时特点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务。以发展能力提升培育为主的,强调选育用一体化培养,将培育对象纳入发展监测范围。以从业就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鼓励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进行岗位实践或顶岗实习。

()严格培育管理。区农业农村局要事先组织需求调查,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遴选审核培育对象,强化与产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精选培育机构,开展日常监管和质量跟踪,为培育对象提供后续发展指导服务。承担任务的培育机构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按需制定培育计划及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实训、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优化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要求。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经区农业农村局审核批复后实施。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每期培训班建立五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上第一课)、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台账制度、满意度评价制度(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培训均须在实践实训基地分产业(专业)按照全程关键技术节点开展跟班实践实训,设计好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学员须认真做好实践实训记录。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 100%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要从金安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讲师团遴选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选用优质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鼓励各培训机构积极订阅《农民日报》等报刊。培育结束后,由培训机构通过过程评价、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的培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对完成任务的培育机构进行验收。

()强化延伸服务。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创造机会条件,积极参与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

五、资金安排

()补助标准。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每人3500元、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每人1500元。

()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按照项目目标任务,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各培训机构,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继续实行资金预拨制,根据省下达的培育任务,依规预拨部分培育资金到培育机构,培育结束后,根据区农业农村局验收合格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拨付余款。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需求摸底,加强统筹谋划,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举措、落实责任要求。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会商,加强本部门内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等组织的工作联动。

()系统提升体系能力。支持区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鼓励培育质量高的机构长期稳定承担任务。区农广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和联系基层的优势,用好多样化培训手段,积极承担应急性培训任务。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有偿参与实训、观摩、人才使用等培育环节。提升培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强化培育课程建设,组织开发综合素养课,因地制宜开设专业技能课,按需设置能力拓展课。组织开发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审核把关综合素养课教材,加强培训教材意识形态审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将法律、金融、文化等领域师资纳入共享师资队伍,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原则上应来自行政事业单位、涉农院校、农广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机构。

()用好培育资金。用好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加强对培育资金支出使用等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及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及时使用支出,不得挪用、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建立项目验收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一是实行备案制。金安区实施方案和培育机构承担任务汇总表于625日前上报市农业农村局。二是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随机抽查机制,严格审核每班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跟踪培训进度,随机抽核培训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停班整改。实行月报告制度,各培训机构每月25日将当月培训进展情况报送区农业农村局。用好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育全过程管理,各培训机构要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抽查培育信息录入情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机构、师资、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以及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三是实行绩效管理。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开展培育质量跟踪。

()创新培育机制。要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鼓励各培训机构创新路径,因地制宜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育机制。搭建农民和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用人主体之间桥梁。针对农民融资保险、流通销售等方面需求,推进相关课程教学和课外服务联动式开展。探索开展“师带徒”培育模式。支持农民学员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乡村人才振兴职称评审等。

()强化总结宣传。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各培训机构于1130日前将培训工作总结报区农业农村局。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经验做法成效,提炼形成机制、路径和模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各培训机构向区农业农村局至少报送1篇典型宣传材料。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