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农】8月11日前我省高温持续 需防范在地作物遭受高温热害
摘 要:预计8月11日前淮北地区南部和沿淮淮河以南有持续性高温天气,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建议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减轻高温影响。
8月11日前淮北地区南部和沿淮淮河以南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其中沿淮淮河以南最高气温普遍37~39℃,江淮之间局部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淮北地区北部最高气温普遍32~35℃。11日后我省高温天气有所缓解,全省最高气温普遍32~35℃。
11日前的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可能造成一季稻花粉败育、结实率下降,棉花花铃脱落,影响玉米抽雄授粉结实。预计6~11日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等级分布情况为:沿淮淮河以南地区为高风险;淮北地区中部和南部为中风险;淮北北部为低风险。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气象中心联合作出防范秋粮作物高温热害技术措施建议:
(一)水稻。
一是强化水分管理,防范高温影响。坚持以水调温,对处于拔节期的水稻,要发挥其植株自身蒸腾的生理降温能力,实行3~5厘米水层和干湿交替的间隙湿润灌溉。对孕穗至扬花期的水稻,田间保持8~10厘米的深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灌浆期可采用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影响。水源有限的地方,积极引、提水抗旱,坚持灌跑马水,特别是进入孕穗期的水稻要优先灌溉,保证生理需水。
二是科学补追穗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对处在拔节期的水稻,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对处在孕穗期的水稻,视苗情普遍追施1~2次穗粒肥(促花和保花肥)。对处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及时喷施叶面肥2次,以增强植株抗性,促进籽粒灌浆。
三是注重监测预警,加强病虫综合防控。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达标防治工作,同时搞好在破口前后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控,减轻病虫危害。规范田间飞防作业,避开高温作业,提高防治效果。
(二)大豆。
一是及时灌溉补墒。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遇高温干旱易落花落荚。在干旱情况下,如发现叶片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应及时灌水补墒。灌水方法以沟灌为好,小水沟灌至土壤湿润即可。以增加土壤及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气温,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根系腐烂或损伤根系,导致渍害的发生。同时也可叶面喷施抗旱剂黄腐酸制剂,能有效减少叶面蒸腾作用,喷施浓度为1000~1200倍。
二是及时追肥促弱。对于未施底肥或底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应结合浇水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或复混肥8~10公斤,促进大豆健壮生长,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同时在大豆花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营养剂,增强植株营养,提高植株抵御高温热害的能力。
三是科学防治病虫。病害重点防控大豆根腐病、霜霉病、斑疹病、紫斑病等病害,特别是对前期部分受涝渍害的植株可选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抓住大豆开花结荚关键时期实施统防统治,预防大豆“症青”现象发生以及病虫危害。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同时喷施,实现“一喷多促”,达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三)玉米。
一是及时灌溉降温补墒。出现旱情的田块应及时灌溉补墒,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块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玉米肥料迁移引起大豆旺长。灌溉方法有滴灌、喷灌和沟灌等多种,各地结合现有灌溉条件选择。喷灌和沟灌避免中午时用井水灌溉,防止因温差过大影响玉米生长。
二是科学追施肥料。对肥料不足的田块结合灌溉及时补施穗肥、粒肥,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粒肥亩施尿素5~10公斤,基肥磷钾不足的,建议追肥改用高氮含硼含锌复合肥。
三是开展“一喷多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针对叶部病害、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病虫,采用科学喷施杀虫、杀菌剂,同时有针对性加入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氨基酸等叶面肥,防止后期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