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2025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技术方案

2025-04-09 16:22来源:金安区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以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引领,突出抓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坚决控制全区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病粒率低于2%的防控目标,实现夏粮稳产丰产。

一、防控形式研判。全区小麦种植面积25万亩,当前小麦普遍进入拔节孕穗期,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根据测报和气象资料分析,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强化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组织,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网格化包保组和防控技术指导组,特制定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材料印发到各村委会、小麦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强化宣传普及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治涉及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张贴病虫情报、散发明白纸、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将防治技术普及入户。防治的关键时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街农综站要结合科技入户、专家指导联系及指导大户病虫防治制度,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科学防治,让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千方百计提高技术到位率,保证防治效果。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将于4月上旬召开,小麦主产乡镇相应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培训会、现场会。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优化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积极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工作,区植保站积极协调全区社会化服务机防组织,合理安排小麦主产乡镇优先防治,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户和无劳动力户病虫防治难问题,提高防治效果。

五、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由于小麦赤霉病防控“窗口期”短,要密切关注小麦发育进度,及时开展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要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戊唑醇、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叶菌唑、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唑醚·戊唑醇、戊唑·噻霉酮等复配制剂,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25公斤,电动、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40公斤。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开花5%)药后5-7天再进行二次防治,确保两次防治全覆盖,且要更换农药以提高防效。

六、试验示范工作。区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开展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小麦“一喷三防”试验示范,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药效评价筛选试验,开展赤霉毒素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七、强化监督,明确责任。各乡镇街要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建立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对工作不力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乡镇农业综合站自47日至430日每天下午5点前上报小麦赤霉病防控进度。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对路用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确保夺取今年小麦丰收。农业农村局将适时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小麦赤霉病防控成效进评估。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