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要点

2025-04-09 16:24来源:金安区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再生稻俗称二茬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潜伏芽(休服芽,再生芽)萌发,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作为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在我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具有一种两收、生育期短、产量高、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栽培技术简便、品质高等特点。

一、优选再生稻优种良种

结合我区气候、水稻种植习惯等特点,发展再生稻首先要优选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130天左右)适中、头茬苗期耐低温、穗期耐高温以及二茬后期耐低温等特点的水稻品种,如:徽两优898、九优粵禾丝苗等,确保在3月中下旬抢时育秧,8月15日前头季稻成熟收割,收割后腋芽能迅速萌发、生长,发足再生苗,9月20日前再生季安全齐穗;其次要保证头季稻后期不早衰,抽穗后仍然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和较好的根系活力,保证腋芽有较高的成活率。

二、抓好头季稻丰产高产

种好头季稻,为再生稻高产打基础头季稻主攻目标是:根活(老根深扎,黄根密布,白根外露)、叶绿(收割时,中、下部叶色青秀,上部3-4片叶绿,挺直不披)、杆直(茎杆粗壮,节问短,青色)、芽壮(成熟收割时,中、上部活芽率85%以上,倒2-3节位芽偏平,盾形粗壮,长3-5cm,绿色,部分伸出叶鞘,基部潜伏芽长出绿叶),以确保头季稻稳产高产。

(一)科学安排茬口

早春低温影响头季稻育秧,7月高温干旱对抽穗扬花不利,秋寒又会使再生稻不能安全齐穗。此外,头季稻收割后,需要一段高温强光照期,以满足再生稻光合物质的积累。因此,头季稻要在3月中下旬前抢时育秧,力争头季稻在8月15日前成熟收割。

(二)合理密植秧苗

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分孽成穗数量,若头季稻密度过高,群体过大,植株易感病,倒伏和诱发病虫害,从母茎上再生的分菜较弱,成穗率低,穗型小。一般水稻秧龄控制在25-30天,于4月中下旬开始移栽。推荐机插秧行株距30cm×12cm或30cm×14cm,每亩4-5万基本苗。

(三)抓好田间管理

一是要抓好施肥。要施足底肥:亩施45.0%复混肥35kg左右作底肥;早追分蘖肥:在插秧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10kg作分蘖肥;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亩追施尿素5kg+氯化钾(硫酸钾)5kg作穗肥。二是要抓好管水。要做到皮水插秧、寸水活蔸、浅水促分蘖、适时适度晒田、孕穗至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实行间歇灌溉,即后水不见前水。收割前8-10天断水,确保收割时田块不能出现龟裂。三是要抓好病虫草害防控。要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千金子等水稻病虫草害。

(四)适时收割留茬

为避开秋季“寒露风”对再生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再生稻要在8月15日前抢晴收割,最迟不超过8月20日,以保证再生季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推广应用履带窄、割幅宽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时要提前确定最佳收割路线,尽量减少对稻茬的碾压,8月10日前后收割留茬高度在30cm左右,8月20日前后收割留茬高度在40cm左右。

三、抓好再生季优产稳产

(一)科学管水

头季稻收割后的发苗期,正值高温季节,为提高活芽率和发苗率,以保持土壤湿润最好,既不能淹又不能太干燥。若灌水过深,则易使低位芽在高温下闷死,且根系很快衰老丧失活力;若土壤缺水干燥,在高温、强光及低湿度下,田间蒸发量和稻桩蒸腾量均较大,再生芽以及整个稻桩容易失水枯死,发苗数大量减少。根据再生稻怕淹怕干的特点,一般头季稻收获后晒田2天,再复水,水深2-3cm,让其自然落干,后期干干湿湿,除在抽穗时建立浅水层外,保持湿润,收获前3-5天断水。如抽穗扬花期遇到秋季“寒露风”,要灌深水以提高土温,护苗保穗,寒流过后渐排水,保持沟中有水到成熟。

(二)合理施肥

再生稻靠头季稻休眠芽萌发,一般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亩施尿素5-10kg作促芽肥;头季收割后2-3天,上水后亩施于5-10kg尿素作提苗肥,主攻全苗,做到老根深扎、新根露白,保持根系活力旺盛。

(三)适时化控

水稻再生季病虫害发生一般较轻,如遇病虫害重发年份,要重点防治螟虫、稻瘟病和稻飞虱等。在再生季始穗期每亩施用“920”(赤霉素)1-2g加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50kg叶面喷雾,确保再生稻安全齐穗。

(四)宜迟收割

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因各种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致,成熟期参差不齐,青黄相间,因此再生季收割期不宜太早,尽量选择在全部黄熟的最佳时间收割。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