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桥镇简介
【基本情况】施桥镇位于金安区东南部, 东部、北部分别与双河、孙岗镇交界,西部与张店、东河口镇接壤,南部与舒城县张母桥镇相邻;距六安城区29千米,舒城24千米,省道六(安)一舒(城)一三(河)公路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25个行政村,总户数18729户,现有总人口57967人。
【人文风俗】施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里曾出著名爱国人士、安徽早期社会活动家刘希平;这里曾发生有中共六霍县委女委员汪孝芝领导的冇牛岗暴动;这里有始建于唐朝的“广王城”和新石器时代的“海螺啸天”等十多处上古遗址;这里有淠史杭干渠标致性建筑打山渡槽和将军山渡槽等人文景观,这里有南京同启、鑫绿源蓝莓、跃进白桃等十多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春华秋实,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经济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底,全镇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约2500万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约3950万元,同比增长163%。主要领导外出招商4次,积极推进星星箱包厂整体收购,招引并落地六安市亮杰服饰有限公司;加速“腾笼换鸟”,配合安徽顺滢工贸百货包装生产线项目、皋福五金有限公司年产500万件手动五金工具项目的要素保障、规划调整,整治低效工业用地。
【集镇建设】素有“金安南大门”之美称,全力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全面提升六舒三公路(施桥段)风貌。构建集镇“四横五纵”交通格局。建成城乡公交枢纽站,大力提升集镇吸附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打造将军山渡槽沿线的将军山中心村、高山中心村,完善中心村布点规划,贯通将军山旅游路线,打造南部“双星村”。全力推行“三大革命”,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提升思古潭河、红石河和张家店河等河流治理成效。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落实网格化监测。按照三级网格设置,全镇共划分627个基层网格,选优配强627名村组网格员,并对全镇2551户脱贫户、监测对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扎实开展产业和就业帮扶,截至目前,共计实现3354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就业。今年谋划实施4个到村产业项目,预计带动70户脱贫人口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4万元。
【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振兴,加快乡村建设步伐。一是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打造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保障农民秋收秋种。二是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效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完善镇级人居环境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力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到标本兼治效果。三是做好监测帮扶工作。继续开展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为主的大排查,高度关注残疾、低保、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防止返贫致贫。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压实帮扶责任人责任,确保帮扶有温度有力度。四是强化环保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加大黑臭水体、畜禽粪污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做好扬尘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等工作。
【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依托“十大暖民心行动”,扎实开展养老助餐点的选址和保障工作,积极谋划打造集镇范围15分钟健身圈,丰富居民文娱生活。贯彻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养老保险办理和征收工作。落实低保、五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众的补助、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持续深化“无越级访乡镇”创建,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有效推行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明理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全力打造无事找书记平台建设,定期梳理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网格建设,推动干部定期下访,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政府建设】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政府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全面加强审计监督,网上留言、电话热线办结率达100%。突出廉政建设,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