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金安区社会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5月31日
发布单位:六安市金安区民政局
发布地点:区民政局一楼会议室
发布主题:社会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 布 人:区民政局党组成员荣浩
主要媒体:区融媒体中心等
发布会实录: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金安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朋友报告金安区2024年上半年社会救助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修订《金安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金安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金安区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根据低保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来源等情况将低保家庭分成A、B、C三类,实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进行扶贫和就业扶持制度和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收入状况、保障类别、保障金额等实行长期末端公示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最低生活保障监督电话,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实现了社会救助公开、公平、公正。今年以来396户741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坚决防止“脱保”“漏保”问题发生;退出378户850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精准退出;提标95户191人,降标45户78人,实现补助标准有升有降。
(三)夯实基层管理,实现规范运行。加强22个乡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和344个村级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统一窗口标识、固定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服务规范、公开救助政策、优化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民政服务形象。全面落实制度设备齐全的档案室、符合“六统一”要求的“一户一档”材料、齐全完整的救助对象电子档案,规范标准,同步更新,实现关键环节和核心程序“环环有痕迹、步步能倒查”。拓宽救助申请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皖事通软件进行网上申请,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进落实见效。强化信息核对机制,新申请救助对象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手续,在册保障对象定期比对家庭人口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及时将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切实做到“凡进必核、定期复核”。持续开展新增低保对象按照规定比例入户抽查工作,进一步提升救助的精准度。对全区城乡低保长期末端公示进行统一规范,切实做到了政策要求、工作流程、救助标准、保障对象、监督电话等内容的长期公示,同时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将长期公示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量化考核内容,全力促进社会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出台《金安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升低保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集中统一开展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近亲属备案,区局逐一查看备案材料,并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对存有疑问对象进一步核实佐证。
(五)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重新印制低保政策宣传单页单,张贴宣传条幅,开展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加强业务指导,开展业务交流。持续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利用现场宣讲、政策咨询、发放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以及自助申请渠道。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我区具体落实举措。推动落实市级“汇救联助”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二)推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与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持续健全精准发现问题、完善联合审批、强化信息共享、优化动态退出等机制。探索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与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机制,确保易返贫致贫风险点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行机制。推动全区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按照要求登记为社会团体。深化“救急难”互助社在有效运行、作用发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发展,推动出台相关政策。
(四)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修订完善区级社会救助政策规定,落实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审批确认时限等工作要求。持续做好社会救助领域信访和宣传工作。推动《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落地,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多样化救助帮扶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电子化,强化“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工作机制规范化,落实“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