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106-00012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内容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科技、教育,其他 发文日期: 2021-06-28
发布机构: 金安区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1-06-28
来源单位: 金安区人民政府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政策解读: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号: 词:

政策解读: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1-06-28 17:40 信息来源:金安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初步解读如下:

一、《纲要》起草过程

《纲要》编制以《中共金安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指导,由区政府组织、区发改委牵头编写。为了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各位副区长分别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部门、乡镇、园区、企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发展思路、空间布局、预期目标和发展重点。全区各界人士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建言献策。起草组本着开门编规划的原则,认真研究,充分吸纳。编制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研。对全区有关乡镇、园区、企业进行分组调研座谈。第二阶段是《纲要》框架形成;第三阶段是广泛征求意见。第四阶段自12月起,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六安市金安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形成《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再征求,内容再完善,形成《纲要(草案)》审议稿。《纲要》的起草过程,是全区上下广泛参与、凝聚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二、《纲要》的基本框架

《纲要》共分十三个章节,6万余字。规划期2021—2025年。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美好金安建设新征程。全面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十四五”期间国内外发展环境。阐述我区2035年远景目标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和预期目标;第二章,优化空间格局,打造合六一体化发展新平台,明确全区“十四五”期间全域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第三至十二章重点安排“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第十三章为《纲要》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纲要》对“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回顾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155.6亿元增加到2020年29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大幅缩小,成功迈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年财政收入由12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2.3亿元,基本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2%,居全市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26元、15456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成果丰硕。2017年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顺利实现“摘帽”,全区累计减贫31529户84984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脱贫;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福祉各方面有了更显著的改善。总体评价,“十三五”时期是全区综合实力跃升最明显、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

(二)《纲要》对“十四五”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当前,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区已进入新一轮重大政策支持叠加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期,融入合肥都市圈接轨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期,我区发展的基本面处于建区以来最好水平,跨越式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更加具备。总体判断,我区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三)《纲要》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根据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纲要》展望2035年,提出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两番以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目标如期实现。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承载力和民生福祉大幅跃升。

(四)《纲要》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

《纲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跨越式发展为主旋律,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以打造工业强区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奋力推进“一城、两区、三带、七星”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上取得更大进展,为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纲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战略:工业强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兴区战略和双招双引战略。

——《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一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到“十四五”末,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将我区打造成:合六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休闲体育旅游目的地。

——《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七个更大”的总体目标:即:综合实力取得更大跃升。转型发展取得更大成果;城乡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生态建设取得更大进步;改革开放取得更大成就;民生福祉取得更大增进;治理效能取得更大提升。

(五)《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系统阐述了“十四五”发展重点,分别是:突出工业强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实施旅游兴区,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新品牌;推进集聚升级,培育三产服务业新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打造美丽金安新样板;夯实发展支撑,构建基础设施新网络;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升级新动力;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新空间;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防范重大风险,筑牢安全发展新防线;加强制度保障,凝心聚力描绘宏伟新蓝图。

——《纲要》明确,实施“中兴、东融、北延、南优”总体开发策略,打造“一城率先、两区跟进、三带协同、七星闪耀”发展新格局。建立“456”新型集镇发展体系,即四个重点镇、五个中心镇、六个特色乡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打造品质金安、宜居金安。

——《纲要》提出,实施“3456”工业行动计划,即推进“三大工程”,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四大集群”,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基础件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五大特色”,优化提升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家居及家具等五大特色产业。构建“双廊、双核、六平台”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实现600亿元。金安经济开发区积极融入合肥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突出打造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基地,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重点发展新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芯片)产业,打造合六经济走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纲要》提出推进集聚升级,培育三产服务业新优势。抢抓合六一体化发展机遇,做好“服务业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能增效、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三篇文章,构建“双核、双轴、多节点”发展格局。双核—中心城区、六安新城;双轴—梅山路综合发展轴、长江东路发展轴;多节点—六安北枢纽、六安东枢纽、高铁站点、轻轨站点、通用机场、铁路物流园、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集聚区及重点乡镇。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300亿元,占GDP比重达50%以上。

——《纲要》提出紧抓国家推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合肥都市圈现代农业先行区,皖西大别山现代特色农业样板区。构建“一带三区”产业布局,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打造“456+N(中心村)”镇(乡)村发展格局。

——《纲要》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体育旅游目的地为战略导向,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围绕打响“八百里大别山•九十里醉画廊”旅游品牌,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个,新增4A级景区2个,力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量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实现两个翻番。

——《纲要》分章节对全区发展与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具体布署。

四、《纲要》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六)关于《纲要》编制的总体考虑。编制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几点。

——突出前瞻发展,下好空间格局“先手棋”。紧抓国土空间利用规划与十四五规划同步编制的契机,既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又聚焦2025年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发展格局的基础上,重点谋划提出新一轮国土空间布局,构筑“多规合一”的发展新格局。

——聚焦融圈发展,打好协同发展“组合拳”。《纲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提出“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全面接入合肥“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全面加快六安新城、城北创新区、南山新区建设。协同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半小时生活圈,1小时休闲圈,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跨越发展,勇当全市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不排斥高速度发展。为此《纲要》紧贴我区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实际,力求彰显金安“个性”,编制一本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规划。提出“十四五”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追全省A类县区,保持全市领先位次,继续设立“冲刺目标”,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围绕“七个更大”奋力谱写“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新篇章。

同时,《纲要》坚持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发展和安全相统筹,做到虚实结合、近远结合。

(七)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指标的设定。

《纲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综合实力取得更大跃升,实现“双突破、一倍增”。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突破,二产增加值实现倍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冲刺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45亿元,冲刺50亿,年均增长12%以上;二产增加值实现倍增,三次产业占比优化为8:40:52。

提出的上述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我区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从指标增长速度看,尽管疫情影响2020年只增长5%,五年的实际增长速度仍处于9%左右。“十三五”时期,所设立的主要指标实现翻番,一产、三产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提前完成。从发展阶段看,我区人均超过6000美元,进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加速期”,未来五年,重点推进“一城、两区”建设恰逢其时。从发展基础看,经济总量突破500亿有数据和项目支撑。全市商贸龙头在我区,中心城市扩区的支撑点主要在我区,“十三五”三产平均增速15%以上,“十四五”只要保持5%增速,总量即可达到260亿左右。“一城、两区、七星”共10个发展平台,有6个为工业平台。通用航空、新能源及氢燃料电池、电子信息(芯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加快集聚,轻纺服装、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速向我区转移,预测全区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等。

我区外在因素更加有利。从区域发展看,多项政策持续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和合六同城化加快推进,合肥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凸显了我区在全市城市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协同创新上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我区实施“双招双引”战略,吸引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在我区落地。从六安中心城市发展看,我区是主城区,六安新列入国家革命老区核心城市、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将用活“省支持设区市拓展市辖区发展空间”政策,有序推进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有利于促进我区“一城、两区”“产城人”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开放合作平台。从合六交通一体化看,沿江高铁六安北站、合新六城际铁路东部新城站、六安东枢纽、机场快速通道、江淮运河六安港、合六轻轨、合六南通道、G40四改八、济祁高速、G312快速化改造等,构成综合交通网络,带来的连通、带动、激活作用将率先赋能我区,六安新城将成为“轨道上的新城”、“科创新城”,成为我区引领和服务全市发展的重大发展引擎。

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本着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原则,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为,自加压力,设置更高的增速底线。

综合以上因素,《纲要》提出“十四五”要以冲刺领跑的速度,确保稳居全市发展第一方阵,奋力在全省A类县区考核中争先进位。结合2035年经济总量翻两番以上目标和我区发展基数增大对增幅的影响,《纲要》提出“十四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

(八)关于空间发展布局。

《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构建“一城率先,两区跟进,三带协同、七星闪耀”的新发展格局。

“一城”——六安新城。

对应合肥运河新城,《纲要》提出立足未来十五年,高起点规划,设立主体区和拓展区,辖三十铺镇、东桥镇(两镇同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规划范围)和椿树镇全境。形成G312为主轴,一元大道南北延为两翼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其中主体区为三十铺镇区和金安经济开发区。拓展区东桥镇、椿树镇作为六安新城的卫星镇,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

“两区”——南山新区、城北创新区。

南山新区。以大别山悠然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延续“十三五”“田园城市”总体发展定位不变。全力发展五大幸福产业。到2025年,新增建成区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

城北创新区。紧抓G40改建、沿江高铁六安北站枢纽和淠河右岸等项目规划建设机遇,以高铁经济为动能,加快融入主城区,协同共建城市副中心;以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推进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六安北”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区。到2025年,新增建成区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2万人。

“三带”——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发展带、淠河生态经济发展带和江淮分水岭特色经济发展带,《纲要》延续十三五总体布局。

“七星”:

——东桥空港产业协作区:依托六安东枢纽和一元大道,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协作区。打造我区链接合肥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基地。带动六安新城向北拓展,拉伸城市框架。

——月牙山工业园:发挥合六南通道交通优势,打造汽车零部件及基础件、新型建材特色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区工业发展“新引擎”和主平台之一。

——毛坦厂教育特色镇:依托山湖大道金安段交通优势,坚持“教育立镇、旅游兴镇”。巩固提升毛坦厂中学品牌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全市现代教育基地。积极融入旅游“红三角”,打造红色旅游名镇,与张家店旅游度假区组团打造“千里跃进、将军故里”国家红色旅游经典线路重要节点和特色文旅休闲度假基地。

——张家店旅游度假区:整合虚谷温泉、聆心谷、皖西大裂谷、风情谷、大别山石窟旅游资源、张家店战斗烈士陵园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谷”;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核心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椿树现代产业园:加强规划引领,推进“镇园合一”。鼓励先行先试,发展“飞地经济”,打造面向合肥及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共建园区。

——六安港工贸集聚区:以金安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和引江济淮六安港项目为依托,集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大宗物资仓储物流产业,推进港口经济一体化发展,拓展港口保税物流。

——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木南大道东延(S437对接合肥新桥大道),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养殖业,以科技示范为核心,打造北部农业科技创新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纲要》还重点对交通、水利、电力、油气等基础设施及新型城镇化进行了系统阐述,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双拥、军民融合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健、文化、社会保障、就业、应急、消防、气象、社会治理、政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档案等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保障规划推进的综合措施。(以上解读仅供参考)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