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206-00059 信息分类: 工作规划
内容分类: 工业、交通,其他 发文日期: 2022-06-16
发布机构: 金安区工信局 生成日期: 2022-06-16
来源单位: 金安区经信局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金安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号: 词:

金安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6-16 15:39 信息来源:金安区经信局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金经信〔202237号

 

 

关于报送《金安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区政府:

    现将《金安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随文上报,请予审示。

 

 

                     

                      2022年6月16日

 

 

 

 

金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上半年以来,区经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关于稳经济工作要求,深化“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有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结构趋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一个中心”,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区经信局坚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区工业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在危机中育新机。

一是加强惠企政策的支持力度。修订《金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从支持做大做强、自主创新、技术升级三个主要方面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为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配合区招创中心出台《金安区促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从七大方面支持我区智能电动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落实,助力重点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有效推动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二是加大助企政策的支持力度。精准指导企业申报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各类奖补,已推荐安健天窗、国达城建、伽马莱恩参与第五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市局经过审核已推荐安健天窗、国达城建至省厅;推荐华景建设、安健汽车天窗、中擎住工、明天氢能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2022年(第31批)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市局已全部推荐至省厅。推荐龙兴汽车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市局正在审核。下一步密切跟踪,争取最终申报认定成功。加大惠企政策资金的兑现力度。通过前期政策宣传、中期现场指导、后期跟进推进的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区经信局累计为全区179家企业兑付省市区惠企政策资金共计8150.534万元。分别是:兑付14家企业2021年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民营经济政策资金1856万元;兑付 67家企业2021年度市级中小企业(民营经)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第二批共3826.36万;兑付45家企业2021年度区级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奖补资金1265.874万;兑付8家企业2022年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民营经济政策资金762.3万;兑付 19家六安市稳企惠企暖企助企开门红若干政策奖励资金80万;兑付26家企业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政策支持资金360万。

三是加快亩均效益评价的推进力度。为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区经信局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我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参评企业141家,通过全面摸排,已收集企业2020年、2021年亩均效益评价相关指标确认表,同时针对存在疑义的数据,逐企进行现场核实。经核实区级自评结果为2020年亩均税收5.5万元/亩,亩均营业收入142.46万元/亩,2021年亩均税收9.06万元/亩,亩均营业收入168.17万元。同时全面收集22个乡镇(街)、园区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各项数据,2020年度262家,2021年度303家;并对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初步评价,2020年全区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0.67万元,亩均营业收入26.67万元,2021年亩均税收0.75万元,亩均营业收入31.95万元。

(二)细化“两段递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区经信局与区统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共同建立经济运行监测会商机制,推进“两强一报”,“两段递进”工作法,提高企业统计员待遇,做实规上工业企业台账,不断夯实工业企业统计基础,确保工业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预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50.0%。

(三)突出“三大重点”,力促重点项目推进。

一是精准出击招商引资,促意向项目签约落地。推荐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厢生产项目、安徽联诚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项目、安徽豪斯特年产3000万件汽车零部件及500万件电池包项目、智能网联与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为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项目。区经信局主要负责人于5月亲自带队赴马鞍山、肥西县等地搜集招商线索,赴马鞍山市经信局学习交流产能置换项目,现场查看了博望项目现场和安徽容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是推深做实积树成林,促重点项目达产增效。我区围绕八项考核指标精准发力,继续对今年新落地工业项目建设、投产、纳规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去年“积树成林”工作位居全市第三的成果上,今年一季度“积树成林”工作仍顶住压力,继续位居全市第三。二季度以来紧盯项目入统,推深做实“积树成林”,加强三库联动调度,新增安徽路桥建造工程、科大国创、重庆至信、兴达配件、新生力农业机械、祥海恒兴新材料6个新开工项目入库,西商食品产业园、兰翔钢领、兰翔胶辊、精创电子二期、皖盈服装等7个项目入统,煜晟电子二期、祥安热能三期、中久润滑油二期、众雁车用新材料、铭宇智能等7个项目投产。截至目前落地库项目42个,其中今年新开工20个;本年计划总投资48.9亿元,目前已完成26.2亿元,占比53.5%;入统项目32个,入统率76.2%;当年新投产项目8个;纳规企业9个。预计上半年积树成林工作仍在全市位居前三

三是全面开展产能挖潜,促潜在产能应挖尽挖。区经信局对现有铸造企业在用熔炼设备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按照省最新文件精神,在原有摸底的34.3万吨(含合力20万吨)基础上,对全区在产铸造企业的产能进一步挖掘,计划提升到56.9万吨(含合力20万吨),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东祥机械、发达机械、东飞耐磨的现场布置及下一步产能核查。同时结合上报给市的企业产业图谱,本着应摸尽摸的原则,摸排出全区拥有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企业24家,潜在配套企业15家。

(四)落实“四项举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全力克服疫情影响。4月份,我市新冠疫情暴发,静默管理长达二十多天,我区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70%左右的规上工业企业停工两周以上。区经信局在疫情攻坚及复工复产阶段,贴心服务,安商定商,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程为企业开具运输通行证近1000余次,安排专人在高速路口为企业现场解决物流运输问题。局领导班子分片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督导,通过走访收集并协调解决企业人员返岗、物流、政策咨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等问题,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少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稳产、满产。目前江淮电机、龙兴汽车、安健天窗、工美服装、英瑞针织等重点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工人工作热情和效率都较高,企业快速恢复到满产状态。同时区经信局抓好“4.04”疫情复盘问题的整改落实,对全区134户规上工业企业和521户规下工业企业均建立包联清单。

二是扎实开展账款清欠。制定《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金安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方案>的通知》(金政办〔2019〕15号),并在金安区人民政府网公开。同时每月向市经信局报送《投诉线索核查办理情况》、《重点案件解决进展情况》、《剩余有分歧账款推动解决情况》,根据《转发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补充通知》(六民营办〔2022〕2号)文件要求,将文件转发至各乡镇(街)、园区要求全面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排查工作,并完善台账。

三是稳步推进企业改制。为贯彻落实全省“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工作要求,今年1月起全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破产遗留问题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在市区攻坚行动小组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区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截至6月上旬,被列入市级攻坚行动任务清单中的9家企业,金安区百货公司百货商场、饮食服务公司回民饭店、曙光电影院、六安市轻质板墙板厂4家企业已经完成改制。六安市星海灯饰公司、四季春实习餐厅、金安区五金交电化公司、金安区纺织品公司和六安香料厂6月底前完成。深改委专题会议确定的另外11家未完成改制的企业,实施挂图作战积极推动落实,力争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制。

四是常态开展企业走访。结合“新春访万企”及“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区经信局领导班子坚持每月至少走访企业1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落到实处;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局领导班子分组分区分片走访全区中小企业,督查企业外来人员管控、重点场所消毒、防疫台账登记等工作落实情况,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全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促进工业企业稳产达产。

(五)深化“5G运用”,扎实开展结对共建。

一是打造智慧小区,赋能疫情防控。为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联帮小区治理水平,区经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业务优势,帮助联帮小区打造了具有一定示范效应、可复制推广的智慧门禁系统,通过刷脸即可实现疫情防控四码联查,同时还能支持口罩检测、红外测温、防疫统计、访客预约等功能,助力智慧小区建设、赋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推动企业上云,加快两化融合。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目前已推动9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建立全区2022年“5G+”示范应用项目库,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5个、“5G+智慧应用”项目5个,此外,正积极联合知名服务商推动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是深化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区经信局党支部联合我区联盛产业园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共同前往帮扶村花石嘴村和三旺冲村走访慰问、送温暖;制定帮扶村三年帮扶计划,局机关干部保证每两个月至少一次走访入户,了解户子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针对集体经济发展、产业谋划、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次开展座谈、出谋划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运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产能发挥不足,我区工业企业尚存在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企业产品初级加工的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较短,本轮疫情以来受上游原材料供给不够,下游产业链没有恢复、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压力急剧上升;部分龙头企业因为环保问题整改中,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体量大,预计下半年将持续下拉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是新建项目拉动效益不强。今年以来我区落地了一批像合力铸造、豪斯特汽车零部件、科大国创、重庆至信、西商食品产业园等大项目好项目,但目前这些项目都处在建设期,预计投产达效要明年甚至后年。下半年到明年初,缺乏一些体量大且强的新建企业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三是物流运输成本不断上升。早在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集装箱海运价格上涨,酷豆丁科技、工美服装等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就不断升高。本轮上海港货运停滞,外贸出口渠道受阻,转发宁波港后的时间长、价格高。虽然目前上海逐渐复工复产,但前往上海的货运车队少,运输成本也不低,江淮电机等企业都有存在发货困难的问题。

四是企业转型技术支撑不足。目前,我区数字化资源服务商除了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外,本土软件和信息技术仅有2家,且规模普遍偏小,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服务商数量偏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环节缺失,且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加上我区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储备也严重不足,这些原因都制约着我区传统优势产业云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三、2022年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刀刃向内,自身挖潜,把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产业融合协同为方向,鼓励支持我区传统产业如铸造、机械加工等实施技术改造,充分发掘本土企业的潜力,壮大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机械基础件产业集群。

(二)抓好升规入统培育。开展“培优提质壮强”工程,积极推动“小升规”培优、“规改股”提质、“股上市”壮强,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同时经信、统计等相关部门围绕新增25家以上纳规企业的年度目标,倒排工期,积极培育格恩半导体、熠辉新材料、艾科新材料、皖盈服饰等工业企业及时入规纳统,有效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三)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走出去”敲门招商,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明天我区将在合肥市举办“合六同城·智同汽和-金安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对接会”。坚持“引进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发布《关于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在金安就业创业若干政策(试行)》重磅政策,为我区产业发展招才引智。同时加快豪斯特汽车零部件、科大国创等在建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四)细化稳企助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任务进行清单式细化分解,由分管领域区级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健全企业“白名单”制度,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融资贷款、申报项目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挖掘5G应用场景。继续深入企业大力宣传省市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引导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组织联系省内知名服务商帮助指导企业上云上平台、认证新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完善充实“5G+”示范项目库,强化项目全程跟踪指导,保障项目进度、优化项目质量,帮助企业申报省市级各项奖补政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规模复制的行业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区5G专项小组协调作用,通过分级责任落实、建立清单管理、开展科普宣传等办法,清单式解决落地难、进场贵、公共资源开放、“转改直”等问题,实现主城区、部分重点乡镇、 热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在党政机关、交通枢纽、商业区、高校、医院、工业园区、风景区等局部重点区域实现5G精品标杆网络覆盖。

(六)常态抓好疫情防控。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区关于稳经济各项措施,突出工作重点,明确用力方向,强化工作举措,指导企业做实做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和力量配备,明确职责分工,拉紧责任链条,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用防住疫情、经济增长、发展安全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