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水土保持规划 (2021-2030 年)解读
一、编制缘由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人们的安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党和国家将水土保持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十九大也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规划是依法防治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开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明确水土保持规划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编制。
2017年2月,安徽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明确各市县应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国家和省级《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编制本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分解落实《规划》重点目标任务,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020年,我局开展金安区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收集基础资料、现场调研等手段,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金安区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为水土保持工作原则,制定与金安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体系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农田防护和人居环境维护等功能,为实现全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规划支撑。
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注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大自然的修复能力,促进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二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从预防新的水土流失发生入手,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防治的关系,加强对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水土保持设施,将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规划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内容涵盖预防、治理、监测、监督、科技、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四是分区防治,合理布局。金安区水土流失差异明显,水土保持需求不一,规划须在全区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五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定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项目,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金安区有较大影响的区域和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循序渐进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六是加强监管,科技创新。认真分析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机制体制,完善综合监管,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水土保持现代化,推动水土保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效率。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至2025年,生态环境得以持续改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降低至10.0%以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30km2,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25.20 万t。远期目标,至2030年,基本建成与金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18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下降到10.0%以下,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24.40万t。
规划确定的任务:加强预防保护,重点监管生产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不断提升横山等丘陵区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等水土保持功能;加强平原圩区耕地土壤和河道沟渠岸坡植物保护,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加强河湖沿岸及周边植物保护带和小型湿地建设,开展河湖岸线生态防护治理,控制面源污染,护饮水安全;对废弃矿山、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持续提高城市及城镇人居环境;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四、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规划》近期(到2025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30km2,小流域治理工程12个;小流域综合治理234.25 km2,坡耕地治理36.35km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32.0 km2 。《规划》近期工程匡算总投资16644万元,其中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110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和综合监管56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