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003-00078 信息分类: 文化遗产保护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20-03-01
发布机构: 金安区文旅局 生成日期: 2020-03-01
来源单位: 金安区文旅局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金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情况报告
号: 词:

金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09:53 信息来源:金安区文旅局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金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情况报告

 

近年来,金安区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成效。

一、项目情况

全区现有《六安锣鼓书》《邀大岭》《六安灯歌》《一品斋毛笔》《翁墩剪纸》《大红袍油纸伞》6项省级非遗项目; 《六安烙画》《六安谚语》《六安婚俗》《鸽鸫理窝舞》等10项市级非遗项目;《东石笋野茶》《布包干》《三十铺板鸭》《大华山庙会》等26项区级非遗项目;首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金安区东河口镇非遗保护协会。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9人、市级11人、区级22人。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

1、建立名录,加强非遗项目保护。为保护和传承我区悠久的传统文化,不断加强名录体系建设。2011年区政府将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第一批名录予以保护。2016年10月,我区第二批区级非遗名录公布。成功申报省级保护名录6项、市级9项。目前,我区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已初步建成,非遗项目保护体系已然形成。

2、加强宣传,提高非遗保护意识。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4年10月1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2014年4月14日《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我区围绕非遗保护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依托“法制宣传日”、“文化遗产日”及传统节日,大力开展特色鲜明的非遗展览、展演和展示活动,发放《非遗法》和《非遗条例》相关宣传材料,非遗保护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3、设立场所,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保护单位积极利用平台,开展各类非遗传承保护活动。翁墩乡成立乡剪纸协会,开展剪纸艺术交流创作活动,提高剪纸作品的艺术品味。为做好传承工作,加强与院校和中心学校联系,精心组织开展了翁墩剪纸进课堂活动,定期授课,收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黄梅戏演艺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锣鼓书》培训工作,对民间艺术团体《锣鼓书》表演进行指导帮助。东河口镇非遗保护协会成功列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传承邀大岭、六安灯歌提供了固定场所。一品斋毛笔成立制作展演中心。

4、搭建平台,做好展演与传播。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演展示活动。《邀大岭》《六安灯歌》连续5年参加大别山歌会均取得优异成绩。《邀大岭》《六安灯歌》参加六安市赴韩访问特色文化选拔赛,喜获入围奖、组织奖。《六安锣鼓书》以“送戏下乡”、“文化扶贫”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契机,结合中国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节、茶文化节、大别山民歌会以及民俗节庆、传统庙会等大型活动,全方位展示。锣鼓书节目《张二宝办低保》《倒春寒》获省第四、五届曲艺节二等奖。《一品斋毛笔》《翁墩剪纸》《大红袍油纸伞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级非遗文化活动。《翁墩剪纸》传承人徐圣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剪纸艺术得到专家认可。

5、加强融合,促进文旅发展。加强文旅融合,将民俗元素融入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建设和形象展示。在毛坦厂镇建立了大别山民俗风情馆,将《邀大岭》表演与大华山庙会相结合,包装打造《一品斋毛笔》《大红袍油纸伞》《翁墩剪纸》等一批富有金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翁墩剪纸》作为文化旅游商品参加国际旅游商品暨旅游消费博览会和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受到各级领导肯定,得到消费者青睐。《一品斋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江澄洁老师多次赴外省参加文化展研和推介会。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打算

一是整体性保护工作刚刚起步。整体保护体系需进一步加强,保护机制不够健全,文化旅游发展与非遗传承保护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后继乏人,传承工作不容乐观。

为此建议打算:一是推进整体性保护工作。二是积极鼓励传承发展。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