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303-00006 信息分类: 绿色发展
内容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发文日期: 2023-03-01
发布机构: 金安区生态环境分局 生成日期: 2023-03-01
来源单位: 金安区生态环境分局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政策法规】金安区贯彻落实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导航性工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任务清单
号: 词:

【政策法规】金安区贯彻落实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导航性工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任务清单

发布时间:2023-03-01 11:03 信息来源:金安区生态环境分局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序号 八大工程 一级任务 二级任务 三级任务 责任单位 工作举措 完成时限
1 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导航性工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碳汇能力不断增强;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空间质量持续提升。 (一)绿色低碳工程 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4%,全市县区排名前3。 牵头单位发改委、经信局,商务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1)聚焦建材、化工等行业,鼓励企业开展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引领,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以能源节约、源头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工艺过程削减为主的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引导等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的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作用(责任单位:经信局);(2)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实做精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产业。力争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创新节能环保服务模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牵头单位:发改委,经信局、生态环境局配合);(3)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开展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创建行动。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推动汽修、包装印刷、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商务局、发改委、文旅局、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23年40%
2024年41.5%
2025年43%
2026年43.5%
2027年44%
2 2.化肥农药利用率44%。 农业农村局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力打造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十亿级绿色食品产业;(2)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加快绿色高效农机应用推广;(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每年提高0.5%;(4)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23年42%
2024年42.5%
2025年43%
2026年43.5%
2027年44%
3 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导航性工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累计下降率15%(约束性。 牵头单位发改委,经信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1)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新增“两高”项目审批,新建、改扩建“两高”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布局、产能置换、能耗准入标准等相关规定;(2)对已建成投产的存量“两高”项目,有节能减排潜力的加快改造升级,属于落后产能的加快淘汰。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坚决从严查处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2023年较2020年下降7%
2024年较2020年下降11%
2025年较2020年下降14%
2026年较2020年下降14.5%
2027年较2020年下降15%
4 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碳汇能力不断增强;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空间质量持续提升。 (二)污染
防治工程
1.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占比率88%全市县区排名前3。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委、经信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配合 (1)打好蓝天保卫战,继续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2)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全区重污染天数比率达到考核要求;(3)完成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4)开展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涉气产业集群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清洁柴油车(机)行动。 2023年85%
2024年86%
2025年87%
2026年87.5%
2027年88%
5 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导航性工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占比率95.5%
全市县区排名前3。
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打好碧水保卫战,压实河(湖)长责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2)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工业废水、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系统治理;(3)到2027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4)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5)完善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6)强化备用水源供水保障。到2025年,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 2023年91%
2024年92%
2025年93%
2026年94%
2027年95.5%
6 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碳汇能力不断增强;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空间质量持续提升。 (三)生态
建设
1.水土保持率86.96%。 水利局 完成全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平方公里 。 2023年86.32%
2024年86.48%
2025年86.64%
2026年86.80%
2027年86.96%
7 2.废弃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比例100%。 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废弃非煤矿山生态修复,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强化用地准入管理和部门联动监管,开展六安市硫酸厂等重点污染地块管控和修复。 2023年90%
2024年93%
2025年95%
2026年98%
2027年100%
8 3.全区林木覆盖率37.4%。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中心)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推进淠河、丰乐河生态廊道及皖西大别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引导资源较好的区域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2023年36.8%
2024年37.1%
2025年37.4%
2026年37.4%
2027年37.4%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