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总结
金供〔2022〕74号
六安市供销社:
现将《金安区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总结》呈送贵社,请审阅。
金安区供销社
2022年11月16日
金安区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总结
金安区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宗旨,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意识,全面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一、主要工作
1.建体系,构建为农服务“网络”
区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充分利用“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组建村级社,为农服务中心,到2022年10月底,我区共成立村级社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为农服务中心站点5家。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了为农服务范围,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增加了基层社、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收入,得到社会好评。
2.搭平台,夯实为农服务“根基”
区供销社在组建村级社时,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资源配置,坚持一村一品的模式,搭建了以蚕丝、蔬菜、农副产品外销、农业产业化服务为主体的四个村级社综合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农民提供蚕桑、蔬菜栽培技术、农副产品外销以及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
3.争项目,增强为农服务企业“活力”
区供销社在盘活自身资源的同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以及上级社的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金安区政府拨入“新网工程”项目奖补资金32万元,用于改造、维修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点8处,黄墩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投资270多万元新建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已列入2022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申报。
4.强服务,回归为农服务“本色”
区供销社依托村级供销社,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链条,组建各类综合为农服务中心5个,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截止2022年10月,全系统共托管土地面积约1.1万亩,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6.3万亩,其中旋耕9.56万亩,收割小麦1.02万亩,收割水稻2.76万亩,机械插秧3.63万亩,飞防9.33万亩。每年为农民提供农药可用面积约1.2万亩,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约5.01万吨,粮食烘干约3.1万吨,新建育秧工厂2000㎡。同时充分利用832平台金安产地仓及“柳抱丝”电商平台,为贫困地区及本地农民销售农产品4321981.04元,大大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真正做到了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销全产业链服务,深受广大农民认可和高度赞扬。
5.树品牌,打造为农服务“标杆”
区供销社为了有力推进村级社建设,于2020年11月6日组织基层供销社主任、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机关部分党组成员、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到农业社会化服务比较好的棚岗、黄墩、孤堰等供销社进行现场交流学习,同时每年从基层供销社、村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先进基层社标杆社”创建活动,截止2022年10月底,我区有省级标杆社2家,国家级标杆社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通过“品牌”打造宣传,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提高管理人员、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使得我区农业产业化服务更合理、更规范。为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更信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知名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托管规模小、盈利少,经济实力不强,造成为农服务功能弱。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负担重,资金缺口大,影响为农服务功能的发挥。三是专业人才不足,人员老化,引进人才功能弱,成为为农服务发挥“瓶颈”。
三、下一步打算
1、积极融入长三角,做农产品进城的“桥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关于《金安区推动与松江区对口帮扶合作工作行动计划》工作要求,以黄墩村供销社为龙头,争取松江区供销社支持,在上海松江区成立金安区黄墩村供销社农产品配送中心,为金安区农产品进城搭建平台。
2、加快农业经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金安区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确保粮食安全,以金安区农业生产公司为龙头,以42个供销分站为支撑,组建金安区农业生产资科配送中心,为金安区农业生产提供赚价优质的农业生产资科,以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负担,推动金安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供销社力量。
3、聚焦本地特色,发展休闲农业
按照《金安区供销社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社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金供[2020]23号)文件,以及《关于推进基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金供[2021]47号)文件要求,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由金安茶叶公司牵头,与毛坦厂镇东石笋村联合成立毛坦厂东石笋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主要发展茶产业,同时结合毛坦厂镇旅游资源,开展民宿业务。
4、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按照区社关于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要求,2023年改造升级农村综合服务社4家,新建为农服务中心3家,组建村级社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