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城管局定点帮扶百洋村三年工作规划
为更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联系帮扶工作的通知》(金办〔2021〕30号)要求,金安区城管局领导干部深入帮扶村百洋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户实地走访、具体了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百洋村基本状况和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百洋村基本情况
百洋村位于双河镇东南部,是金安区68个重点脱贫村之一,与舒城县堂树乡三拐村相邻,一河之隔,全村面积2.2768平方公里,耕地确权面积2827.13亩,水域面积865亩,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8人,821户,截止目前现有脱贫户94户217人。
村级主要收入来源,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六安市双新建材有限公司50万(财政资金),年收益5万;入股志清生态养殖场13.8万,年收益1.1万;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10.6万元左右;区农业农村局20万元入股金杯农业合作社,年收益1.2万元;龙马公司承包村级鱼塘20亩,年收益2.1万元;入股祥云合作社,年收益0.3万元;入股中全洁环境服务有限公司10万元,年底分红1万元。预计总收入21.3万元左右。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讲话精神,凝聚干部职工务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二是履职尽责抓好本职工作。按照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局职能职责,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百洋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立新功;三是对照脱贫攻坚档案验收标准查漏补缺,确保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四是强化扶贫项目建设监督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既定扶贫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建设任务;五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筑牢脱贫群众持续奔康的底气;六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筑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新起点,实现有效衔接。
三、三年扶持规划
(一)强化党建组织引领,增强组织力量
1、以“三会一课”“创先争优”为重点,把握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任务要求,从严从实过好党组织生活,加强党史学习,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党性修养。不断吸收更多文化高、素质高、水平高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的队伍来充实支部后备力量。
2、对列入工作计划的到村到户项目等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等决策程序。指导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3、指导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掌握好换届选举业务知识,依法依规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严格人选标准,选好组织带头人,确保建立一个具有高强度战斗力的两委班子,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群众精神风貌
一是利用村广播站向村民传播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帮助建设好农家书屋,不断输送群众喜爱的、有帮助的、正能量的书籍,吸引村民到村部借阅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利用村文化广场,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四是突出教育引导,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
坚持抓住价值引领这个根本、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突出为民利民惠民这个鲜明导向、运用示范带动这个基本方法、坚持改进创新这个强大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形成农村发展进步新风尚。
(三)深化入户走访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城管局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为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求帮扶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等实施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返贫底线。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村级管理服务水平。
(四)引入第三方保洁队伍,实现常态化标准保洁
我局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接洽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进场,接管了全区17个乡镇的农村保洁、生活垃圾转运服务,一个月来,基本完成了原有环卫工人、存量环卫设施设备的平稳交接,确保了农村环卫工作不断档。目前项目公司共配备环卫作业人员 1525名,其中公司及片区管理人员11人,乡镇主管及队长54人,集镇及村居保洁人员1110人,垃圾转运人员350人。公司中具备各类垃圾压缩转运车辆33辆,电动挂桶车、驳桶车370辆,洒水车、铲车等其他车辆13辆,垃圾桶约29000个,并且为了达到新的环卫作业质量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垃圾收集转运模式,新近购置了垃圾压缩转运车3辆,电动挂桶三轮车68辆,240L垃圾桶约6000个,分别配置到有关乡镇,基本保障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需要。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629万元,用于17个乡镇增设垃圾中转站、附近道路硬化、宣传设施及工人休息厅、深埋桶等周边附属设施,以此来规范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解决周边群众人居环境问题。
(五)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项目
一是面向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巩固发展已有的家禽水产养殖产业;二是寻找致富门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机会,促进百洋村产业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计划在收费站旁建设服务区,引导村民进入提供保洁、食品等各项服务,以增加收入;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拓展思路,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申报产业奖补,实施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项目并行发展的规划。
(六)精简公共设施管理程序,整合优化部门资源
一是摸清固定资产统计家底,要求各乡镇及村级组织摸清辖区范围内固定资产家底,明确各类公共资产权属,确定公管站管理范围,建立公共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编制农村公共设施管护责任清单,明确管护对象、主体和标准,建立公示制度,同时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本领域内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办法。三是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完善非经营性公共设施的管护机制,健全经营性公共设施的多元化管护机制,创新开展第三方管护、市场化运作、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逐步实现公共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四是落实资金保障制度,对接区编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农村公共设施管护经费预算,整合交通、水利、林业、体育、文旅等部门涉及的农村公共设施维护资金,统一调配,拨付乡镇确保转款专用。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沟通,保持联系。与基层干部群众多谈心交心,保持进村查入户了解掌握实情,做到帮促工作家喻户晓,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帮扶工作精神,积极为村、为群众谋得福利,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和百洋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积极协调,深入调研,认真落实扶持措施,扎实展开工作,建立工作队联系、按时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乡村振兴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