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全面工作总结】金安区数据资源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5 年,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数字金安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深入实施数据要素释能提速、数字政务效能提升、党建引领提质三大行动,攻坚克难,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突出数据要素释能提速,统筹推进数据资源工作
1.开展数据治理。以《金安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为基础,共计梳理出47家区直部门共计897条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同时通过建立数据汇集制度,共接入1.1亿余条数据,经治理后形成资产目录734个,数据量3725万余条。完成数据共享案例7个,开展操作培训共计25场,提高了数据共享利用效率。
2.深化场景应用。汇集专题信息目录247项,完成微应用系统上线的47个,开展微应用场景培训2次。同时,结合全区政务数据资源与安徽省大数据平台六安市平台中有关法人与个人的数据信息,创新打造数据场景。
3.提升“数字金安”用户粘度。完成区OA与“数字金安”统一门户对接,原OA入口已整合至“数字金安”平台;同时,打造并上线一批“协税共治”、“涉企检查”、“企业查询”等40余个微应用场景,在20余个区直单位、7个乡镇街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4.开展大模型研究与实践分享。围绕DeepSeek的创新驱动,探索“数字金安”能力开放平台的功能与使用,实现“数字金安”数智助理与DeepSeek对接,引导各单位数据专员试用后推广。到4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调研,了解企业需求。
5.强化项目过程监督。经区政府同意将2025年7家区直单位11个新建、续建类政务信息化项目采购指标列入数管局采购计划,总预算1690万元。
6.推进“三端”应用。开通“皖政通”账号3515个,激活账号2936个,激活率83.53%;在“皖事通”上线个性化应用5个,申请“皖政通”通用应用41个,在“皖企通”发布惠企政策17条,颗粒化拆解惠企服务166条,归档100条,兑现企业2038家次,兑付金额4387.214万元。开通“报表通”账号3466个,其中报表填报员652个,部门管理员83个,组织开展业务培训2次,培训88人次,实现人员部门全覆盖。
7.强化安全保障。开展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预警,督促系统主管部门整改修复漏洞,整治计算机密码设置和运用系统弱口令问题。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组织保密教育2次,开展区级攻防演练1次,落实国家、省、市区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防守任务。
(二)围绕改革任务落实,扎实推进数字政务建设
8.开展服务指南精准度核查。认领实施清单1516条,动态调整清单2000余次;组织完善政务服务事项与所属子系统关联配置3次,涉及事项达4000余次。
9.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上线“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0个,开展重点事项业务知识培训,上半年完成 30个重点事项轮训,进行工作调度3次,区级层面召开工作推进会1次,协同开展业务培训2次,网上办件量逐步提升。
10.巩固提升“一门”受理成果。梳理4家单位未进驻事项,督促区水利局、民政局、教育局、残联4家单位进行整改。到23个乡镇街(办事处)开展调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组织15家单位开展“局长走流程、交叉走流程”,并通报完成情况。排查出22个部门办事系统,寻求省级层面将研究解决。截至目前,税保联办综窗已累计为6300余位缴费人提供服务,日均受理税保业务80多单;社会综窗合计受理办结事项4200多件,当日办结率96.3%、群众满意度98%。
11.有序推进数字政务。设立“云”端服务平台,投入智能设备20台,定制化开发金安区移动导办专区,选择10个部门窗口20个服务事项作进行云端导办试点,并和上海市松江区达成“云窗”合作协议,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完成《金安区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总计160个服务事项。
(三)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作风能力提质
12.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组学习8次,举办2次读书班;党支部学习5次,举办1次年轻干部座谈会。组织研讨5次,参与研讨24人次,警示教育5次,受教育达185人次。截至目前,党组共摸排问题19个,完成整改14个,支部共摸排问题7个,完成整改7个。同时,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改革、务政务服务“两集中三到位”、报表通推广应用改革等4类事项5个问题纳入集中整治重点,持续推进整改落实。
13.不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开展“政务服务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干部作风能力建设。聚焦党建引领,深化服务窗口“五评”制度建设,建设“四强”党支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务服务办事便利度有待提升。一是区教育局、民政局、残联等单位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仍然需要多头跑、进多门,未完全实现“只进一门”要求;二是综窗改革受到人员、经费制约,工作开展缓慢;三是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人员配备不到位、事项未进驻,进一步落实、落细。此外,区级政务服务大厅主阵地服务功能不强,无法承载“应进尽进”事项进驻,办事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2.“高效办事成一件事”改革有待提高。一是牵头单位不主动,堵点难点仍存在,有些牵头部门对此不够重视,等靠思想较为严重。二是部分工作人员不重视,“一件事”电话拨测问题频发,一线工作人员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业务流程、联办事项、办件材料等不了解。三是部门间政务服务审批系统多、难对接。有些问题需要省级层面解决。如部分事项区级无权限办理,导致办理流程出现跨系统、跨层级现象,影响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3.数据归集难度较大,数据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部分区直单位对数据共享理念仍然认识不足,仅上传部分普通政务数据,对非涉密但较为核心的业务数据缺乏主动上传意识。同时不注重数据质量,上传的数据经常存在无效字段,且不同部门之间同类数据差异化较大,给后端数据治理带来挑战。
4.数据赋能覆盖面仍需拓展。各区直单位因工作规划、经费保障、人员配置等不同因素造成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单位承载的业务未实现全程电子化或缺乏远程智能终端,仍按照传统方式办公,导致数据采集无法开展或采集效果低下。目前大部分数据共享赋能应用多为政府部门内部需求,企业和群众等第三方获取政务数据存在制度缺失、流程模糊、管理缺位等问题,给政务数据深度挖掘、释放数据潜能、发挥数据价值方面带来挑战。
5.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仍存在盲区。因部分垂直管理部门自建信息系统为国家级统一部署,无法适用地方性政策法规导致项目全流程管理能力缺失。同时部分政务信息化项目未单独立项,而是打包在主体项目中分散实施,又因主体项目多为统一建设规划项目,先期通过区委区政府审核后不再单独履行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导致管理缺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做实项目全流程管理。落实省、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若干措施,强化项目过程监督。探索人工智能专业大模型对政务信息化项目开展智能审查,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运维水平,尝试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运维。
(二)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事项清单编制配置,强化办事指南精准化管理,确保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深入推进“全省一单”事项落实工作,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高频事项和重点领域事项三个全覆盖,实现省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通过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电子证照应用等方式,支撑无证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拓展高频事项极简办、容缺事项承诺办。
(三)纵深推动综窗改革发展。继续推动综窗改革,让更多事项赋权综窗,实现多部门事项多元化无差别受理。推动综窗高效规范运行管理,通过整合形成“前台综合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综窗出件”的工作模式,实现综窗健康良性发展。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与上海市松江区等长三角区地区合作,探索实现更多服务异地能办、就近可办。围绕企业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强化新技术应用赋能,推进多地跨省通办一体化建设,有效服务和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现象。
(四)加快数据赋能政务服务。丰富“数字金安”平台数据创新应用,全面梳理全区各单位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推进相关数据的归集、更新、治理、共享等工作;开展数据相关微应用的调研、分析、搭建、培训、推广等工作,促进业务流程线上化,加快政务数据归集;打造主题库、业务库等多种数据应用场景,发挥数据效能。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无证明城市”建设两大重点,推进部门间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链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服务信息。
(五)加快数字产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合肥市数据产业外溢机遇,围绕六安市软件园积极开展大数据企业招引工作,开展数据标注、算力、大模型等行业精准招商。大数商培育力度,积极引导相关企业申报省、市级大数据企业。适时成立区级大数据公司或依托金投公司,探索数据资产交易实现路径。
六安市金安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