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小饭桌”治理工作总结
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关于印发六安市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局开展了全区小饭桌治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小饭桌现状
通过教育部门摸底,金安区目前有小饭桌83家,就餐10以下15家,就餐10—49人52家,就餐50—99人15家,就餐100人以上的1家。小饭桌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毛坦厂、三十铺镇,通过此次整治,了解到小饭桌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城区小学下午放学时间较早,集中在四点至五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很多家长还在上班,无法接送孩子,只能委托小饭桌进行接送并辅导作业。
2、城区很多家长是朝九晚五工作制,孩子中午无法接送,城区学校没有食堂,孩子解决不了吃饭和午休问题。
3、毛坦厂镇因其特殊的原因,很多孩子无法在学校住宿,小饭桌主要以私人接受学生托管服务为主,也就是吃、住、洗等于一体,相当于宿舍的学生托管服务,基本以几十人、甚至是几人为一个经营主体,并且全部集中在民房内。
4、部分校外培训机构集授课、就餐、托管、接送服务于一体,招揽学生,方便家长。
二、整治过程
1、制定工作方案,以乡镇街道食安办牵头,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
2、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区食安委副主任,市场监管局局长陆平为组长,区教育局、区市场局、区卫健委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徐迎春任办公室主任。
3、分段整治:摸底调查---宣传引导---自查整改---集中整治---总结提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分类实施:食安办牵头---各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切入重点:统一摸底调查表、细化监督检查表、印发《致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致小饭桌经营者的一封信》,三管齐下。
三、整治成果
金安区按照“党政同责、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原则,由各乡镇街食安办牵头,多部门联合整治,不仅仅是食品安全,包括交通安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社区扰民等问题一并开展整治,对每一户“小饭桌”进行摸底,目前,检查小饭桌83家,出动执法人员114人,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24户,有问题的“小饭桌”均指导并要求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整改到位,再进行“回头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督促指导“小饭桌”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档案,包括:与家长签订的食品安全保障协议、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同时在经营场所公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进货台账、废弃物处置台账、索证索票记录、留样记录等。由各乡镇街食安办建立“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包括:小饭桌调查摸底情况登记表、小饭桌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未办证照的除外)、健康证复印件、“小饭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每次检查的“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检查表等,另:涉及其他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传染病防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扰民问题等等,政府根据工作安排,将相关内容放入档案。
“小饭桌”比较特殊,本学期学生的餐费都已经缴纳到位,取缔影响维稳工作,考虑到种种原因,有些在小区内的“小饭桌”,将采取劝导退出,争取下一个学期开学,在合理的经营性用房内,规范办证,规范经营。此次整治的结果,也将通报教育部门,由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法律法规,劝导其选择合法合规,卫生干净的“小饭桌”就餐。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目前在小区住宅楼内的“小饭桌”风险最大,存在消防、特种设备、交通、食品等安全隐患,同时还有环保、噪音等扰民问题。
2、“小饭桌”超过50平方,拥有50人以上就餐的按照什么方式进行许可或备案?
3、不符合规定无法备案的“小饭桌”采取何种强制手段使其停止经营活动?
六、意见建议
1、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引导城区无食堂的学校采取引进合法的集体配餐单位为学生供餐,让中午无法回家的孩子,尽量在校内就餐午休,下午散学增加文娱类辅导课程,让孩子在校内接受丰富多彩的文娱体活动,也方便下班比较迟的家长接送。
2、合法的校外培训机构可以积极进行食堂改造,建立正规的培训机构食堂,积极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学校食堂标准规范经营。
3、租用符合条件且属于经营性用房的“小饭桌”,建议市局出台文件,指导县区局如何规范证照。
4、住宅区域内的“小饭桌”,无法核发证照,存在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以及扰民等问题,建议教育部门通过公布合法“小饭桌”名录,召开食品安全主题班会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不选择无证无照小饭桌就餐,与家长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提高学生与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这种无证照状态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存在极大的风险,建议市食安办积极出台文件,开展调研,探讨新型业态如何规范监管,指导消除安全隐患。
2019年11月25日
金安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