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202212-00039 信息分类: 年度计划总结
内容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其他 发文日期: 2022-12-27
发布机构: 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2-12-27
来源单位: 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工作总结】2022年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号: 词:

【工作总结】2022年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27 10:05 信息来源: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市、区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力“两强一增”、“138+N”和“6969工程”建设,推动全区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活力持续增强,其中乡村振兴实绩战略考核工作在2021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获省政府激励。预计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1亿元,可比价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0元,同比增长9%。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稳产保供行动,坚决夯实三农基础。一是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4万亩,预计实现粮食总产量52万吨;大力开展农作物防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建立5个万亩以上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30万亩,建设4个优质专用水稻万亩示范片,小麦千亩单一品种示范片10个。二是全力推进蔬菜水果产业发展。推进城郊蔬菜和露天蔬菜、湾区蔬菜产业发展,建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别山综合试验站,联合省农科院在毛坦厂镇开展桃枝木耳研发试种,成功后将有效解决3.5万吨废弃桃枝的处置工作;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8万亩次,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蔬菜产量66万吨。全区水果种植面积13.3万亩,水果产量16万吨;成功举办中国·金安脆桃产销对接会暨六安市第八届“金安脆桃”展评大赛,脆桃年产量近15万吨、年产值10亿多元。三是畜禽水产健康发展。预计全年肉类总产8.28万吨,蛋类总产0.96万吨,奶类总产0.43万吨,家禽存栏630万只,出栏1900万只,全区畜牧业总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6.8 %;水产品总量持续增加,水产品产量达到2.9万吨,同比增长4.99%;渔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4.9 %。四是“两强一增”行动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发展到380名,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550人;完成全省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县收集任务,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8份;安徽奥林园艺果树种质资源圃被确定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新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研发菌菇类果蔬空气能热泵烘干机组2款机型,组建2个农业生产联合体、1个农机农艺示范基地、2个飞防中心;建设完成3个水稻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和2个农事服务中心,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达67家。

(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农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扎实推进“6969”工程,大力发展以金安脆桃、蔬菜、皖西白鹅和稻虾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402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9个。加快木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园区规划编制;金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入驻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盛河小龙虾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木厂白鹅产业强镇一期项目建设任务,成功申报“鹅菜一体化+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二是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3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6亿元、增幅23%。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新增培育产业发展带头264人,累计达3195人。全区茶产业蓬勃发展,茶园总面积2.66万亩,完成“三化”示范茶园100亩建设,建成毛坦厂茶叶交易市场1处,扩建东河口黄大茶生产车间900平方米。三是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特色种养业奖补自种自养户9543户次,务工奖补665户次,主体带动奖补主体数121个;实施到乡到村项目37个,对68个出列村巩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其中14个脱贫村主导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快检6931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开展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1248批次,针对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展专项监测59批次,推动风险关口有效前移;全区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7个,超过目标任务260%;绿色认证续展率达89.7%,位居全市第三;新增六安黄大茶(金安)、皖西白鹅(金安)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聚焦绿色生态引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年新建秸秆收储中心(站)1个,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96%以上,500吨以上产业化利用量2万吨以上,产业化利用率50%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累计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8家、市级16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5%;组织实施畜禽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0.9%,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3%,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1.5%;建立农田废弃物回收机制,回收农药包装物26.4吨、农膜120吨,回收率达80%以上;完成全区240个测土配方施肥采土取土任务,建设5000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水稻示范区。三是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全面履行农业领域和渔政执法安全监管工作职责,累计出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750人次,检查涉农企业、经营门店510家次,办结案件31起,有效保障了农业行业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四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5.5万亩建设任务,通过上级验收,新增耕地 774亩、旱改水344亩、粮食产能 69.93万公斤;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7万亩,总投资16671万元,已经全面开工建设,计划12月底完工;加强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选聘20名农民监督员,探索建立区农业农村局、项目所在乡镇、村、标后管理单位、专业监理、第三方检测和农民监督员“六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全方面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

(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印发《金安区“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建立和运用了八项工作机制,整治农户环境卫生等问题19124个及公共区域问题7628个。完成2022年度改厕3000户任务,户均投入2000元以上;争取资金2000万元在东桥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全区各行政村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村庄整治完成率达到100%,“五清一改”成效明显。二是规范宅基地使用管理。印发《金安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金政办秘〔2022〕24号),将宅基地协管员纳入“田长制”考核,予以奖惩激励。选拔确定4个试点村,指导试点村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三是加强“两改革一发展”成果运用。新增“三变”改革村30个,入库项目327个;将农村“三变”改革开展情况纳入全区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量化考核,大力推广宣传横塘岗乡黄墩村“三变”改革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激励效应。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专项整治,对全区22个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开展绩效督查,促进全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三种经营。全区流转土地共63.4万亩,占全区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58.4%;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72个,累计注册家庭农场1616个;新增农民合作社11家,累计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43个;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0万多亩,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在5个乡镇7个试点村托管面积2.2万亩。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