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工作总结及计划】2023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金安区卫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全区卫健系统紧紧围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创新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做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3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坚持党建统领
1.党组织建设更加完善。成立了区委卫健工委,发挥区委卫健工委在卫健系统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主题教育开启新起点。区委卫健工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卫生健康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4项重点措施紧密贯通,统筹推进,充分结合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安排、有落实。
3.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公布举报方式,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截至目前,上缴廉政账户213人次,涉案金额794250.17元。接收有效举报线索2条。
4.巡察整改全面落实。本着立行立改,即行即改的原则,将区委巡察反馈的5个方面30项68个问题进行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节点、整改部门、责任人,扎实做好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整改问题68个,整改完成率100%。
(二)坚决聚焦主责主业
5.对口合作成果丰硕。紧抓长三角合作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卫生健康对口合作,区卫健委与上海市松江区卫健委签订了对口合作协议;市四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建立了消化内科、甲乳胸外科专科联盟,与上海市同济医院建立专科医联体设立了“海舰脑外科”;区妇幼保健院设立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六安分中心,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合作共建金安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正在逐步落户金安。
6.综合医改成绩斐然。
(1)打造医联体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为辖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积极争取创建省级示范,打造“六安样板”,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2)建立特色的妇幼保健专科联盟。以专科联盟成立为契机,整合全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妇女保健管理资源,统筹合理利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上下贯通,促进医防融合。以三级妇幼网络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为主线,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专科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3)医共体集团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将医共体集团由市四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分别牵头两个医共体,调整为由市四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成立专科联盟,2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形成“1+2+22”的区医共体集团。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医共体运行机制,完善区医共体集团内设机构,建设十大运行中心,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4)区内就诊率和基层诊疗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区内就诊率达到45.58%,较上年同期40.96%增加了4.62个百分点。基层诊疗人次达到163.71万人次,较上年同期150.47万人次增长了8.79个百分点。
(5)跨省就医占比达到目标要求。截至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医保住院病人99385人次,其中:跨市、跨省就医人次分别有9719人次、5844人次,占比分别为9.78%、5.88%,同比增长-1.30个百分点、0.90个百分点,住院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11.41%、38.32%。跨省就医扣除异地安置人员就医人次为4872人次,占比4.90%,达到《六安市解决跨省、市就医问题补短板工作方案》规定的5%目标任务。
(6)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学科建设不断进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为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首家。建成市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培育专科4个;市四院建成市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培育专科1个;其中,泌尿外科开展绿激光前列腺剜除和自主改造软镜负压吸引系统碎石项目,处于省内领先。超声科开展的胃窗声学造影,弥补了市内超声领域的空白。二是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全区6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CT,6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腹腔镜,医疗服务设施进一步增强。全区公立医院年门诊接诊200万人次,住院7.5万人次,业务收入6.5亿元。三是诊疗行为更加规范。积极开展二级医院“三合理”专项行动,针对检查中滥用抗生素、重复检查等违规行为,责令立即整改,规范医疗行为。
(7)人才队伍建设逐步优化。2023年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定向培养,新招人员131人。其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3人,两家公立医院及区中医院公开校园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1人,人才引进35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新签订合同6人,“三支一扶”入编2人,新招分配4人,有序实现并逐步优化金安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8)中医药服务进一步发展。一是加强中医药宣传。组织中医专家开展中医药进社区、校园、机关“三进”宣传活动。2023年7月12日、7月22日、8月16日先后三次在金安区机关事务中心开展了“三伏贴”为健康助力加油活动,全区机关干部共500余人参加;二是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全区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4类6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7.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2023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3亿元。其中,金安区中医院建设一期项目已完工,正处运营筹备阶段;金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已完成行政楼装修、发热门诊改扩建和医疗设备购置,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调整和建筑设计;孙岗镇中心卫生院新建项目、金安区第一托育中心改造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先生店、东河口、双河、木厂镇卫生院新建项目完成主体验收,正在进行医疗重点区域二次装修工程;马头镇卫生院、中店镇卫生院新建医疗综合楼项目和三十铺镇中心卫生院改造项目将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
8.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夯实。
(1)家庭医生签约提质增效。持续巩固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果,稳步扩大签约覆盖面,完善上下联动机制,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截至目前,全区总签约人口401235人,签约率达48.93%;重点人群签约201310人,占总签约人口的50.17%;履约执行率达82.1%。
(2)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逐步规范。在政法委统一安排下,与属地政府、公安、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患者摸排登记、集中评估、随访管理工作,做到应治尽治。截至目前,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平台在册患者3911人,规范管理率97.62%。
(3)卫生应急网络更加完善。一是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乙类乙管”工作。及时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培训,对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统一部署要求。对医疗机构报告的重症、危重症病例以及市疾控反馈的变异株积极进行流调,开展风险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及时处置散在疫情。9月15日先生店镇报告2例云南返乡疑似登革热病例,及时划定风险区域和判定风险人员,落实防控措施,杜绝了疫情传播;积极处置三十铺镇第一小学等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3起,皋城小学等学校流感疫情7起,指导学校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妥处置皖西宾馆25人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三是规范做好重点监测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送样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27例布病病例、64例斑疹伤寒病例、12例恙虫病病例的流行学调查与血样送检工作。
(4)妇幼健康安全持续关注。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生命全周期、服务全过程”为导向,扎实开展重点人群孕情摸排、产前筛查、母婴阻断项目、孕产妇心理健康促进、儿童保健管理等妇幼健康管理项目,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5)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严格有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使命,围绕重点工作,强化监管职能,积极推动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进展。截至目前,共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案件55件(简易程序11件),已结案44件,罚没款约30万余元,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6)职业卫生环境不断改善。指导用人单位排查、管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隐患,将执法服务变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截至目前,共为13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业务指导、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下达《金安卫健伴企成长服务清单》130余份,逐企送达《金安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告知书》200余份。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涉及治理企业41家,完成治理35家,完成率85.37%。
(三)统筹做好其它工作
9.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巩固健康县区创建工作。积极做好迎接省级专家组验收评估工作,6月份成功通过省级健康县区建设工作技术评估;二是稳步推进慢病示范区复审工作。指导辖区各单位规范开展复核工作,目前已完成资料初步准备和市级评估等阶段性工作,全面做好迎接省级复审准备;三是积极做好全国卫生城市复审。我区代表主城区于8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评估(暗访)组暗访。
10.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市四院、区妇幼保健院对照文明城市医院点位标准,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相关工作,查漏补缺、固强补弱。根据《金安区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上申报材料任务分解表》,结合实际,制定上报网上申报材料活动计划,并及时上报活动图片。截至目前,共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及应急宣传教育活动4场,自救互救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9场,“智慧助老”和“医疗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各5场,以“六安市金安区志愿服务总队”名义开展的医疗健康志愿服务活动6场。
11.做好各类医疗保障。一是高考医疗保障。区内7个考点均配备医疗副主考、1医1护、1辆救护车、1台AED、相关急救药品等,为考生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做好区委政府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为法院重大案件开庭、金安脆桃大会、龙虾节、防汛演练、马拉松比赛等各类活动安排120余名医护人员、50余台次救护车提供医疗保障,确保无医疗事故发生。
12.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制定出台《金安区卫健系统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健全完善“两个清单”和重大隐患督办整改机制,确保问题隐患闭环整改、动态清零。深入开展“百日除患铸安”和醇基燃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整治两个专项行动,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燃气和醇基燃料安全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各类燃气和醇基燃料事故发生。
13.妥善处理信访事项。截至目前,共办理区委重畅决办公室交办件10件、区政府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061件、区信访局省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12件,赴省、市、区访11件、区委网信办转办互联网新媒体平台35件,来电来信来访共433件,均予妥善处理,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14.深入开展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完成3-6岁儿童涂氟7640人次,6-9岁儿童窝沟封闭7352人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牙椅增加2张,增长率为18.2%;民营医疗机构牙椅新增12台,完成率171.4%。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比例达100%;备案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34家,提供托位307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28个,全区现有普惠托育机构6家,普惠托位698个;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2462人、任务完成率138.5%,乳腺癌筛查12551人、任务完成率209.2%。
15.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做好出生人口监测。严格落实《安徽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和《安徽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做好目标人群摸底申报、资格确认和资金发放工作。全区奖扶对象12510人,兑现国家和省直达资金2273万元。落实人口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确保出生人口信息准确无误。2023年统计年度,全区出生4160人,死亡5462人,出生率4.87‰,人口自然增长率-1.52‰,出生人口性别比117.8。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使命,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突出自身特色,坚持错位发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抓实抓细各项中心工作;强化党内生活制度落实,按期开好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继续强化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把讲政治、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肃查处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行为,塑造行业清风正气。
(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区医共体集团内设机构,积极外引省内外知名三甲综合医院对口帮扶市四院,提高管理效能。按照“错位发展”思路,打造特色专科,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根据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金安区慢性病联合门诊和慢性病中心药房,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和专家下沉帮扶计划方案。
2.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举措。施桥镇卫生院等4家卫生院力争创建成二级医院,张店镇中心卫生院等3家卫生院要逐步建成区域医疗次中心。
3.探索医养融合一体化新路径。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新模式,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医中设养、养中有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的医养结合新路径,力促医养结合走向深度融合。以慢性病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4.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继续推动市四院与安医二附院的紧密合作。鼓励区级医院,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积极对接长三角三级医院,合作共建特色专科。积极推进市四院与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与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院的对口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继续深化“柔性引才”各项工作,打通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三)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一是力争金安区中医院年底投入使用;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传承创新、文化促进及健康服务等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是加强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特色优势的发挥。
(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关注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积极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县区,实施老龄健康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探索开展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二是全方位保障妇幼健康。继续做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母婴安全、出生缺陷防治、“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持续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三是继续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根据疾控应急年度目标任务,把握工作时间节点,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免疫规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等工作;四是强化卫生行业监管。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人才建设,加大行政处罚工作力度。推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三项制度”的落实。
(五)统筹推进其它工作。全面落实无偿献血、安全生产、信访综治、重大会议活动医疗保障、提案议案办理、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为深化医改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