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上级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现制定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仼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呆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岗位、职责、杈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涉及部门、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部门协调问题。对部门间和部门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工资标准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眼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基本要求。
二、基本要求
我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 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 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 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 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 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 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 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 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会部门与合 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三、工作步骤
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分为工作 准备、流程梳理、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制定手册和验收交流六个阶段。
(一) 工作准备
1、 成立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负责内部控制规 范的实施工作。
2、 制定并下发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行政事务科牵头草 拟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与相关科室沟通意见并报领导班子办公室审议后下发。
3、 各科室确定本部门内部控制实施工作联系人,并于10月 26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名单。
4、 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和培训。行政事务科组织单位 内各有关科室召开培训会,布置相关工作。
(二) 流程梳理
成员科室按照本方案的分工,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包 括流程图和流程说明)、制度、岗位职责等资料,做到制度和流程相 匹配,主要业务环节及岗位职责要明确,并将梳理材料报送领导小组 办公室。
单位结合业务工作,负责梳理与其相关的预算申报、预算执行以 及在执行中涉及到的政府采购、合同执行等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内部 资产实物的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配合成员科室完成相关的 业务梳理和整改。
(三)风险评估
1、风险自查。本单位针对各部门梳理出的流程、制度、岗位职 责等,结合实际执行效果,查找风险点,初步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对现行流程和制度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有效性做出判断。
(1)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结合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 关业务的要求,利用内部控制方法,分析现有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和制 度的风险。
(2)查找风险点。在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的基础上,各部门对照
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风险评估、单位层面控制和 业务层面控制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主管部门的 管理要求,查找流程和制度中存在的风险点。
(3)提岀风险应对措施。对照查找出来的风险点,结合控制方法和工作经验,逐个分析,提出初步的风险应对判断。
2、综合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审阅资料、访谈和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部门风险自查进行复核,并综合评估整体风险。
(1)访谈和调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初步审阅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部分科室和人员进行实际访谈,了解业务流程、制度等的建立和 执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对现有内控的评价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同时 选择部门业务进行现场查看与测试。
(2)综合评估风险。监督室对部门风险自查结果进行复核,进一步查找和确定风险点,综合评估整体风险。风险评估主要从内部控 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等单位层面控制,以及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 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业务层面控制进行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结果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制度完善
1、流程优化。各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风险评估结果,设计 防控措施,结合专家调研意见进行流程设计或优化,明确各业务流程 运行标准、运行授权和风险控制办法。
2、制度完善。各部门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与相关制度 进行全面整理和完善。优化流程和完善制度时,对于岗位不相容的,要明确划分职责 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对于内部授权审批不明确的,要明确各 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 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对业务归口管理不明确的,要明确管理部门; 对不在预算控制之内的经济活动,要纳入预算控制;对未建立资产日 常控制制度的,要进行完善;对未使用同一表单和票据的,要设计并 统一;对于相关信息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要完善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3、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各部门新的流程、制度、单据和风险文档等资料并进行复核。复核过程中发现有需要调 整或完善的,由各部门进行修改与完善。
4、确定内控职责分工。确定内控职能部门和各业务的归口管理 部门,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内控运行中的职责分工。
5、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的组织方式、评估频率、启动条件、关注重点等进行设计,形成风险评估机制。
6、建立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等,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