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毛坦厂镇2025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更是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毛坦厂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推深做实“农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抢抓“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奋力谱写毛坦厂绿色振兴发展新篇章。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围绕以上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持“项目为王”,围绕项目“谋、立、推、建”全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政府衔接资金等支持的重点领域,围绕“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建设、集镇基础设施提升、粮食安全、重点民生改善、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文教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全力做好硃砂冲小流域、中草药(二期)、八角塘储能项目、便民服务中心、学府路雨污分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接待中心、新风堂等拟进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溪水别院、应急补水工程、水土保持等在建项目工程进度。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招商体制机制,紧紧围绕我镇教育、旅游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持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效能。
(二)以保障教育为目标,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助力建设毛坦厂中学校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展现毛中发展历程。完善学生出租房备案登记责权机制,强化出租房屋备案管理,规范全托、半托经营行为,围绕食品安全、住房安全、用电用气安全常态化开展群租房安全生产排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铁拳护学”专项行动、“扫黄打非”专项检查、校外培训机构整顿专项行动等,营造良好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三)以“千万工程”为契机,推深做实文旅融合发展。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发展,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夯实全域旅游基础。积极探索景村融合发展模式,紧抓“千万工程”政策机遇,从沿线重点节点、村落“微改精提”入手,引导和组织村民把田园变风景,把农房变客房,把产品变商品;接续实施明清老街亮化和西闸门沿线环境提升工程,分步启动三线厂康养休闲街区打造,促成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紧盯旅游民宿,提标升级民宿5家以上,打造以“半山·星云”“溪水别院”为引领的中高端民宿集群,提升游客承载力和农户参与感,让旅游民宿发展越来越有奔头。丰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好吃好喝、好看好听、好玩好买的旅游产品,做精乡宿、做美乡宴、做丰乡礼、做特乡趣。加大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地电商合作力度,培养一支本土电商人才队伍,努力将东石笋茶叶驿站打造为金安区南部乡镇电商产品集聚平台。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镇情实际,建设竹编文化馆,进一步整合镇内非遗文创。
(四)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重点办好民生实事要事。深入推进“暖民心”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的集镇区路灯、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短板问题,逐一落实解决。对集镇区路灯采取新增和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晚间出行安全问题;谋划开展镇区元亨路、学府路等主干道雨污分流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解决群众污水排放需求,提升镇区抗洪排涝能力;建成毛坦厂便民服务中心,消除农贸市场脏乱差“沉疴旧疾”;高质量完成硃砂冲应急补水工程,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好“大别上最干净的一碗水”;谋划建设尚德小微服装产业园,解决小型服装厂“小、散、弱”难题;做好区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保障,进一步解决群众高峰用电难问题。
(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守牢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制定帮扶措施,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就业作用,统筹用好乡村公益(辅助)性岗位。聚焦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衔接资金,建设青山堰村中草药基地(二期)和东石笋村有机野茶示范基地等项目,延长茶、药生产加工产业链;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建立茶、药发展联盟,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开拓富民增收途径。谋划建设育秧能力在3000—5000亩左右的育秧中心,提升农事发展水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推深做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冬季战役行动,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结合文明创建,建立完善辖区内集镇、道路、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绿化亮化、污水处理、改厕管护等基础设施日常管护责任,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住宅资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动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
(六)以安全生产为底线,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建设。树牢“大安全”理念,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建设和无越级信访乡镇创建,探索建设“小镇会客厅”,全面真实倾听民意,开展政策答疑、群众救助、法制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将平安稳定作为工作的压舱石。联合学校、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开展铁拳护学,争创“扫黄打非”国家级示范点。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抓好群租房、经营性自建房、道路交通、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治理,对符合条件的小区,持续开展“瓶改管”改造工程。持续开展群租房重点隐患问题“回头看”,全面整改销号,做到“排查—整改—排查”闭环管理。规范全托、半托机构运营机制,保持“严控增量,规范存量”思路不变。依托一村一民警、一村一律师、一村一法官,探索创立乡村微法庭,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