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东桥镇中长期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是金安厚积薄发、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也是东桥镇迈开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以下为我镇未来五年(2023-2027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目标及主要思路
我镇结合当下沪陕高速六安东道口、金舒大道修建等有利条件,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制定“一区、两廊、多点布局”五年战略方针,其中,“一区”,是指积极保障16平方公里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项目落地,利用好2平方公里规划先行区建设,承接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及电子装备制造业,通过先行区成效反推园区落地,积极做好水电、污水管网、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与三十铺镇联动发展,成为金安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两廊”,一是指依托李三路沿线皖西白鹅、东桥畜牧、金丰公社、油菜籽加工基地、育养工厂、优质稻米基地等现有资源,打造东西走向现代乡村产业走廊。二是依托G237金舒大道沿线,串联如一家庭农场、龙熙庄园、天润农业、鑫辉家庭农场、街西文化广场、莲花百年古柿园及野鸡洼生态垂钓等等具有东桥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打造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研学拓展等为一体的南北走向乡村旅游画廊。“多点布局”,是指在土地增减挂、宅基地退出等政策支持下,以村庄规划点、安置点及集镇建设为中心点,围绕“1+8+N”总体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挥中心点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道路、水电等相关配套设施,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1”,即:以东桥镇街道集镇为中心,着力打造商贸兴盛中心集镇,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谋划提升品位,打造特色亮点,进一步拉开发展框架,提高承载力和聚集力;“8”,即:何山村街道居民点、马集安置点、莲花安置点、任郢油坊易地扶贫安置点、金桥小区安置点、段新街美丽乡村安置点、庙岗美丽乡村安置点、潘店村街道现有居民点等8处集中安置点。“N”,即:通盘全局考虑,深入谋划实施连片土地整治项目,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安置点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人口集聚、人员转移、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围绕“村庄规划+交通擘画”,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做好东桥发展大文章。
针对当前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推进现有道路提标提质。深入谋划镇域道路内循环畅达,连接金安北部乡镇、合肥市肥西县外循环便捷的大交通网络格局,实现内外路网互联互通、日臻完善。着力构建“三横一纵”的干线型道路网,加快“金蜀融合”步伐:围绕沪陕高速东道口积极推动罗老庄综合能源站项目顺利实施,同步谋划招商引资工作(东西走向);全力保障金舒大道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及一期收底相关工作(南北走向);积极争取S437道路实施,争取木兰大道至三元河,横跨瓦西干渠向东延伸至何山路段接新桥机场空港南路(东西走向);全力争取城际铁路轻轨站点建设,实现何山、罗老庄等两处站点建成使用(东西走向)。在次辅干道上,对内谋划实施李三路(2024年)、潘马路(2025年)、东青路(2023年)、东八路(2024年)“白改黑”工程,实施各主干道“亮化绿化美化”提质升级项目,常态化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行动。二是加快村庄规划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充分发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精准编制各村村庄规划,推进全镇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以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推进人口集聚,持续推动基础设施提升和改善,进一步打造人居优美的宜居环境,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安置。三是持续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构建线上平台。充分发挥东桥镇白鹅综合服务中心—电商发展聚集区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化优质农产品,完善质量准入标准和相关审核制度,建立东桥特色产品体系,树立品牌优势。谋划沪陕高速东道口物流产业园项目,创造线下交通便捷条件,提升线上平台推广进度,激发特色产业活力。
(二)围绕“白鹅小镇+古柿园林”,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展特色”思路,一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通过科学布局,聚点成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推进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依托G237金舒大道沿线,突出亮点,争取旅游项目资金重点打造,莲花百年古柿园旅游村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新增特色景观、配建服务设施、扩展娱乐活动等,与野鸡洼生态垂钓、沿途自然农村风光结合,将文创、美食、传统文化、特色民宿进行有机融合,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需求,建设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东桥镇“一日游”线路规划。二是做好宣传推介,深入挖掘白鹅文化。在“念好白鹅故事”上下文章,搜集皖西白鹅民间传说和科学知识,丰富白鹅文化,研究白鹅精品美食,推出系列特色白鹅产品,积极争创皖西白鹅地理标志,丰富皖西白鹅文化底蕴,推动皖西白鹅品牌化。聚力打造皖西白鹅产业,整合现有养殖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养种育种工作,引导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通过实施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重点向鹅加工产业、羽绒制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倾斜,争取形成和拉长产业链,全方位实现“白鹅小镇”建设。
(三)围绕“农业为根+项目为王”,加快土地流转,开通便民增收直通车。立足生态农业乡镇根本,围绕“两强一增”总体要求,一是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抓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有效结合,推进2023年何山村土地增减挂钩与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到2024年实现全镇6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整体提升,不断整合农村闲置、零散地块,通过积极申报水利项目、修复灌溉水渠、新修塘口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二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结何山、六岗经验,全面推广2万亩大托管农业,持续完善“村集体+农户+农业企业”运作模式。通过投资700万新建东桥镇农机服务中心,加快何山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业务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以街西、青峰岭、莲花、油坊、二道杠等村为整体,谋划建成连片粮油种植生产加工基地。2023年探索实施六岗村3000亩智慧化现代农业,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