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2341402MB11182382/202003-00014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内容分类: 请示 发文日期: 2020-03-02
发布机构: 金开区(示范园区)管委 生成日期: 2020-03-02
来源单位: 金开区(示范园区)管委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关于印发《金安经济开发区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号: 金开工〔2020〕1号 词: 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金安经济开发区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0 信息来源:金开区(示范园区)管委 阅读次数: 我要纠错 打印 【字体:  

金开区(三十铺镇)各单位:

现将《金安经济开发区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安徽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安徽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3月2日

 

 金安经济开发区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启动实施的第一年。2020年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建设重大机遇,围绕“一区一极四基地”的总体定位,聚力稳投资、补短板、优结构,坚定不移强产业、谋创新、优生态,奋发有为、争先进位,奋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规上工业总产值64亿元,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19.8%,其中工业固投13亿元,增长58.5%;限上企业销售收入46.5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7.3亿元,增长11%(以上不含城北现代产业园,后同)。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招商质效

1.突出招大引强。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以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项目为主攻方向,以长三角为重点区域,等高对接合肥,适当提高招商门槛,瞄准具有较高产业层次、较强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在全区招商中的领军地位。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境内到位资金46亿元,境外到位资金3800万美元。

2.着力补链强链。围绕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有全省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合肥都市圈重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合六经济走廊科技创新基地”,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优质项目,推动形成“五园一城”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年力争引进与合肥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联的配套项目不少于10个;争取每季度引进与明天氢能、应流航空相关联的配套项目不少于1个。

3.充实招商队伍。坚持全员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成立氢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3个专业招商小组,实行定向、定位、定点招商,提高招商专业性;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发挥企业家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商会以及市在外人才协会联系;鼓励社会招商,按照市场规则给予适当激励,提升招商质效。

4.完善招商机制。继续实行产业组招商,坚持领导牵头、部门参与,定责任、定目标、定任务。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效能考核,形成奖罚分明激励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周梳理、月通报、季调度”,强化线索项目筛选、甄别、论证。优化项目预审机制,围绕产业定位、规划布局、环境保护、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内容,强化项目预审,科学研判、精准招引。规范外出考察机制,实行外出考察备案制和线索项目考察后报告制。

二、聚焦夯实发展根基,狠抓项目带动

5.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深入研究合六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的项目,建立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库和五年计划实施项目库,谋划一批“十四五”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平台能力建设、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争取融资债券、专项补助和贴息资金。

6.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围绕政府类、社会类投资两大板块,研究确定重点项目年度目标。完善台账管理机制,分省、市、区三级建立项目台账,及时更新完善项目信息。完善动态管控机制,制定推进计划,列出节点任务,责任细化到人,综合运用项目云平台和现场督查等方式,做好信息采集、问题交办等工作。完善项目考核机制,把项目工作纳入年度效能建设考核,加大对项目履约情况的跟踪管理,建立“周督查、月考评、季调度”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7.确保项目工作实效。将2020年作为“项目建设提升年”,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确保明天氢能公司批量生产;应流航空产业园项目一期、诚宇包装二期、工美服装等25个续建项目竣工投产;上达电子、中航科电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圭目机器人、韵通管业等16个已签约未开工项目全面开工。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7.9亿元,力争已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已开工项目竣工率达到60%。

三、聚焦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承载能力

8、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深入研究《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紧密衔接,构建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的规划体系。完善道路网支路专项规划设计,梳理建成区污水管网。加快六安智谷规划编制工作,巩固提升六安大学科技园在全市科技进步、绿色振兴中的重要地位。

9、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原则,围绕产业规划、项目布局,不断完善设施配套。全年计划投资约18.9亿元,实施市政路网、棚改安置房、公建配套、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城市排涝等六大类27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污水管网贯通工程,确保集中供热项目9月份建成投用。推进桃李园、东岳府第等安置房建设,确保枣园东区二期、栖凤苑等安置房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

10、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用地,大力争取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省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缓解用地供需矛盾。加大对“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全年计划盘活闲置土地800亩以上。全面完成棚改一期扫尾,适时启动棚改二期征迁,集中力量完成约3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构建更加多元的融资体系,做好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工作,争取完成融资23亿元,落实好年度还本付息计划,支持和推动新城公司转型发展。

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驱动

11.打造科创新城。依托六安大学科技园,高起点规划“六安智谷”,努力打造六安科创新城。推深做实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建设,加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合作,争取氢能源、物联网、产业数字化、航空等领域合作项目落地。谋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合作加盟。推动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12.强化人才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努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发挥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力争新设院士工作站1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个,申报引进一批国家、省级专家人才技术服务项目。  

13.激励创新发展。加大对技改扩建、转型升级等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一本精工、发达机械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计划新增规上企业1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个以上、市级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1个以上。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

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制度保障

14.瞄准先进示范。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全国复制推广借鉴的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清单》,结合实际予以吸纳、借鉴。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一张表单”“一窗办理”“网上办理”“检查备案”“有事就办”等举措,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15.改进政务服务。结合机构改革,争取市级、区级审批权限应放尽放。进一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规范政务服务流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推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办法,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评估、管理和调整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继续简化“不见面”办事流程,争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进典型。

16.优化涉企服务。进一步深化“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明确包保单位(个人)工作责任,全力服务企业发展。落实好中央、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意见,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杜绝多部门执法、重复执法情况。持续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争创省市级返乡创业园2个。继续开展“纾困行动”,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全年计划召开银企对接会4次、专场招聘会6场。

六、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17.坚决打赢重点战役。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四个不摘”,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聚力突出短板与问题,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重拳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五个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夯实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责任,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8.巩固提升创建水平。把城市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以党建为引领,推深做实各项创建工作。优化社区设置,调整完善社区职能,充实社区管理力量。加强物业管理考核,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回迁安置。探索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大力解决环境卫生、乱停乱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深化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开展系列宣讲活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

19.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试点村建设推进,支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引领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江淮果岭、十里果香”创客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序组织实施好兴农路、柏圩路等16项农村道路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七、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

20.创新机制体制。完成开发区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强干部培养,鼓励引导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帮扶、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一线锻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园区企业和三十铺镇村(社区)挂职锻炼,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努力打造推动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21.提升治理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现行制度,构建更科学、更完备、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加强机关人员教育培训。建立并严格落实“有事就办”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切实发挥效能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完善效能督查督办和点评工作。

22.保持廉洁定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提升监督执纪工作水平。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盯紧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