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椿树镇:听蚕桑丝语 织蝶变丝路政府开放日活动报道

发布日期:2025-06-04 09:53 信息来源:金安区政府办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6月4日,椿树镇在草庙村举办“听蚕桑丝语  织蝶变丝路”政府开放日活动,通过文化展示、政策咨询和互动体验,生动呈现党建引领下“桑树种植+蚕农养殖”模式带动的产业振兴成果,搭建连通民意的“连心桥”。“以前总觉得政策离得很远,今天干部讲解,才知道申请产业奖补这么简单、透明,申请指南和补贴都明明白白,一看就懂了。”草庙村村民何基全连连夸赞道。

蚕桑养殖文化展厅内,百余名村民与学生正聚精会神观看数字化大屏,光影交错间呈现着草庙村35年蚕桑产业升级之路。据悉,该村深耕蚕桑产业35载,从1988年引技术、拓荒山,到如今拥有2000平方米现代化养殖大棚和“草桑岭”自主品牌。村集体近年投入250万元改造桑园、升级产业链,打造“五色农业”融合体。现有15个标准化养蚕大棚和5间孵化室去年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5000余元。村民李道清就负责养蚕,每月工资大概在3500至4000元。他觉得在村里务工,比在外面打工方便多了。草庙村党支部书记何道龙表示,今年计划依托现有的蚕桑养殖文化展厅和蚕桑基地,重点打造“蚕桑产学研课程”,吸引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展厅外也是热闹非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间,五彩丝线化作精美绳结,引得围观学生连连赞叹。孩子在志愿者指导下体验蚕丝扇制作,从蚕茧抽丝到扇面定型,传统工艺的细腻流程让年轻一代触摸到农耕文明的温度。主办方还精心设置了“健康惠民、产业展示、政策咨询、意见征集”等展台,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政策知晓率,还收到关于产业升级、电商助农等6条具实操性的建议,折射出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村民徐明田感慨道:“以前只晓得埋头干活,今天看到蚕丝能做这么多非遗工艺品,既好看寓意也好,才明白咱们的蚕桑产业真正是一块‘金招牌’。”

此次活动以蚕桑产业为纽带,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通过产业富民和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切实搭建了干群“连心桥”。下一步,椿树镇将紧扣政府开放日精神,把群众建议转化为产业升级和服务优化动能,持续深化“桑树种植+蚕农养殖”模式,推动蚕桑丝绸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奋力谱写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新篇章。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