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安,迷上了杨小圩

发布日期:2022-11-27 15:19信息来源:金安文旅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一个月里,我去了杨小圩五次。

太迷人啦!

先是那色彩。秋日的平畈里,一排浓烈的色彩跳出来,忽然横在你面前,就像董永正赶路,猛然遇见七仙女,不由得你不停步。再说,哪个摄影人不“好色”呢。

色彩是一团一团的,像未兑水的浓彩,透着厚厚的张力,似乎一点即破,红黄绿交错着,一派姹紫嫣红。绿色是个老实人,踏踏实实地做铺垫;黄色是最调皮的,蹦在前面,虽然就那么一簇,但气场十足;红色不仅是个活跃分子,还擅长变脸,低处是粉红,粉得娇滴滴的;中间是驼红,驼得慢吞吞的;高处是赤红,赤得急吼吼的。这些色扎堆,要是看得快了,极容易呛坏眼睛。

每一团色彩都是一棵树,树多是乌桕与红枫,手拉手,围成一圈,圈里是个岛,岛上有人家,这样的人家叫水圩,水圩是杨小圩。


杨小圩整个秋天都盖在一片五彩里。

树木太密了,密不透风地密,你要是沿着小路过来,压根看不到房舍,岛上全是树,一半在地上,一半在水里。树也玩“天空之镜”。


树也太会长了,特艺术的那种,根扎在岸里,身子却飘出去,一直飘,飘到与水面平行了才收手。只有乌桕才有这样的胆量吧。乌桕多少年纪?问它的主人,杨大伯饶头,我爷爷的时候就这么大。

乌桕喜水,当然也就恋上了水圩,水圩里有好几棵老乌桕,都弯得不能再弯了。正因为弯才得以长寿,乌桕懂老子的“无用之用”。



杨小圩不大,才六户人家,真正在里面生活的只有三户了,三户都是老人,老人舍不得离开圩子。

我去了五次,也舍不得了。


第一次过来的时候,是受林木色彩的诱惑,色彩如同一本书的封面,一个好的封面是很勾人的。第一次以后,是书的内容吸引了我。内容是什么?问了自己好几遍。

圩子圆圆的,四周都是水,水也弯弯的,几只鸭子在水里,沿着水岸转,叨叨树根,理理毛,高兴了,翻几个筋斗,或一头扎水里,好一会才腾出水面,扑腾几下翅膀,显本事。喜鹊见了,站在高枝上嘎嘎叫,十分清脆。感谢喜鹊,道出了水圩的幽静。在这样的宁静里,顺着水圩的外埂转悠,转着转着就忘记了自己,盯着飘在水面的红叶,红叶被风推着,一浪一浪地走,慢慢地,你的头就晕了——你已是红叶了。



步入圩内,几户人家,房舍虽然简陋,但严整,中间一户四合院,土墙,墙头上冒出枝丫,枝头挂着红灿灿的柿子。墙上挂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晾着菜,菜绿莹莹的,一看就是讲究人的作品。鸡正在散步,个个都很干净,色彩也靓丽,弯下腰,伸手招招,还真的就过来了。一个老人在整理柴火堆,慢条斯理地……这样的祥和,不正是急火攻心的人梦想的么?



第二次去杨小圩的时候,我已不急着拍摄了,捧着一杯茶,坐在临水的乌桕下,摸出一支烟,吞云吐雾,心里有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喜欢这里了,是踏实,放下了所有戒备的踏实。这种感觉是潜意识的,没有标志,也没有提醒,是冥冥之中的。踏实源于安全,一道水圩,隔开了外界,进来了就是你的天下。



水圩不正是为了这种踏实而建吗?

我养过三次猫,小猫新到,一头扎进角落里,任你怎么亲切地召唤,它还是不出来,好像拐角才给它以安全。我又联想到幼儿们的玩耍,三五个躲在储物间,或者桌肚下,呵斥几次,下次还是老样子。动物对自己的保护是下意识的,是一种本能,孩子也是这样。人在尚小的时候,最本真,基因遗传的信息告诉他,能触摸到的安全才最踏实。人的成长过程其实一直在“弄虚作假”,强迫自己“勇敢”与“冒险”,但无论怎么掩饰,骨子里的意识还在,对“水圩”的需求还在。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杨小圩”。


备注:杨小圩在横塘岗,凤凰台至张店的路边。沿丰乐河,从横塘岗,张店,施桥,双河,直到肥西,都有水圩。张店一带尤其密集,可以说是水圩古民居群,虽然破坏严重,但仍然有杨小圩,扬大圩,刘大圩等得以保存,十分珍贵。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