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四灯”齐亮“扮靓”和美乡村
为迎接全省三季度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高标准展现和美乡村建设成效,金安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大体检,围绕路域环境、黑臭水体、村内外垃圾、坑塘沟渠、微景观提升等开展集中清理和提升,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化长效化迈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查找问题点亮“警示灯”。为补足短板弱项,优化人居环境,金安区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主战场,对标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标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查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占道经营、残垣断壁等各类问题158个,对于发现的问题,通过下发任务交办单要求乡镇(村)立即整改,分责任区域,责任细化到人,镇村干部、网格员、保洁员每天不间断深入巡查,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全部整改销号。
二是南北结对擦亮“聚光灯”。持续开展南北乡镇“牵手共建”,通过镇镇牵手、村村结对破解北部村庄“脏乱差”顽疾,聚焦农村道路沿线、村庄公共区域、农户庭院卫生等5个重点领域,细化25项目标任务,开展高频互访互学、互改互查,目前,累计开展座谈交流、一线“解题”等活动70余次,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压实结对共建双方责任,确保村庄人居环境实现大变样,村庄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跨越,整治提升道路沿线600余公里、房前屋后5000余处。
三是精微提升闪亮“景观灯”。清脏治乱是基础,优化提升是关键。以南部“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经济带、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中部江淮果岭产业带为主轴,对沿线村庄周边及内部小型池塘沟渠进行整治提升,打造水体景观,对村庄内部拆除的公共小空间以及农户房前屋后的小空地,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微景观,绿化美化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倡导自然式布局种植,引导农户发展“五小园”,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建成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70 余个,为和美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四是建章立制常亮“长明灯”。依托“一约四会”大力宣传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知识,利用广播、电子屏、微信等宣传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形成“公共区域我参与,自家庭院我承包”的良好氛围。抓好示范树立典型。在中心村范围内增设“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对房前屋后、居家庭院、畜禽圈养,以及长效管护情况进行月度评选,依据评选情况公布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红黑榜”名单,激励村民自治、自建、自护,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成效、出亮点,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