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多措推进社会保障民生实事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金安区积极发挥民政民生工作职能,不断强化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民生实事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资金8016.5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25万人。
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实现快速救助。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力度,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新需求。各乡镇(街)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将以往群众自主申请逐步转变为主动发现和帮助困难群众。村(社区)依托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和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推送的“两突人员”、低收入人口、普通群众等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规定金额的重点人群预警数据,第一时间开展走访摸排,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已接收预警监测数据1500余条,主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85人次。
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实现精准救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作用,加大对低保对象核查力度,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精准救助。新增救助对象坚持“凡进必核”,在册保障对象严格“定期复核”,有效形成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目前,已核对社会救助对象和申请救助家庭7667户次28012人次,新增低保对象300户556人,退出252户588人,提标59户117人,降标79户143人。
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综合救助。社会救助办理实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前置,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救助不设置核对环节,对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调查无疑义的社会救助申请家庭不再进行民主评议,重点强化长期末端公示。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受理、一次承诺授权、一次审核认定、分类实施救助”,避免困难群众“反复申请、反复确认”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做到便民利民。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实现规范救助。加强社会救助全流程监管,指导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开展救助工作,对申请受理、审核确认、政策落实、办理时限、政策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对每月新增救助对象,采取日常监督、暗访抽查等方式,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入户抽查,对近亲属备案的新申请救助对象实行100%入户调查,对核查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专项督办和工作提示方式加强指导、督促整改,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实现温情救助。聚焦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救助服务需求,在全市率先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出台《金安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低收入人口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评估表》《清单》,在常态化社会救助服务基础上,总结提炼六类“‘金’心守护”服务类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持续探索推进居家生活、心理慰藉、精神支持、社会融入、绿色就医等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