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经济开发区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近年来,金安经济开发区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高地,为金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培育创新主体,激活科创“引擎”。构建“分层培育、精准滴灌”的企业成长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型企业梯度发展矩阵。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目标,建立“初创企业—规上企业—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同比分别增长30.93%、24.64%。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支持明天氢能、格恩半导体、应流航空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燃料电池、第三代半导体、航空精密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鼓励豪斯特、正阳机械、维麦重工等重点企业加快建设省级研发平台,2024年规上工业技改投资达9.12亿元,同比增长88%。联合工研院六安院、市科技局、市科协、中科大等共同打造“映山红”双创学院,邀请国内一线专家教授、行业大咖开展创新知识讲座,全面激发创业者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汇聚创新资源,厚植科创“沃土”。建立完善“三库一平台”,匹配链接高校院所优势资源,进一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求技无门”和“招才引智”难题。科企培育库广泛收纳具有创新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如格恩半导体、煜晟电子等,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与培育指导,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技术供需对接库全面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同时整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前沿技术成果,搭建起供需双方高效沟通的桥梁,实现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目前,通过走访调研已收集到企业技术需求26条,涉及18家企业,正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积极解决。科技攻关项目储备库着重围绕开发区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储备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统筹整合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的科创资源,建设并开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实现研发仪器、科研设备的共享协作。目前19家企业共享了电镜、X-Ray探伤仪等共99台检测设备,设备原值超2000万元。
优化创新生态,筑牢科创“根基”。近年来,工研院六安院、六安市软件园相继落户金安经济开发区。工研院围绕科研人才团队、科技孵化项目积极展开招引,目前已招引项目29个。同时,牵头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六安市软件园聚焦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组织金安企业家参与长三角地区产学研对接活动,与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金桥”,共同打造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积极推进产业科新协同。比如,六松数字化平台为园区企业精准对接G60科创走廊的科创资源,以对接会为契机,为正阳机械、豪斯特汽车等8家企业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专家搭建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