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民政局三步工作法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自联帮共建工作开展以来,金安区民政局紧紧围绕联帮重点小区——东市街道长安社区徽盐龙湖郡小区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构建“主动发现、精准认领、跟踪问效”三步工作法,有效破解了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满意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从“等诉求”到“找诉求”
区民政局打破传统“等问题上门”的工作惯性,坚持力量下沉、关口前移,建立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一是常态化走访社区。局工作人员定期深入长安社区,与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小区动态和潜在矛盾。二是近距离接触群众。通过随机走访、参与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直接倾听居民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确保问题摸排无死角、情况掌握更全面。三是联动物业及业委会。主动与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建立沟通联络渠道,积极参与三方会议,及时了解物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以及居民集中反映的共性诉求。通过这种主动靠前的方式,成功发现了如特困供养户突发困难、物业劳务纠纷、下岗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电动车棚不足、违规停车装修、墙体空鼓脱落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福祉、影响社区和谐的具体问题,为后续精准干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实行主动认领包保,从“积压”到“清零”
对于发现的问题,区民政局创新实施“主动认领、专人负责、一包到底”的难题化解模式。一是建立问题台账。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问题的性质、责任主体和难易程度。二是干部主动认领。鼓励局内工作人员结合自身职责和专业特长,主动认领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成立由骨干人员牵头的工作专班,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人管、有人盯。三是一对一精准化解。认领人或专班负责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全程跟进。例如,针对特困供养户的突发困难,迅速核实情况并启动救助程序;针对康养中心建设争议,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民意调查,依结果科学决策;针对物业纠纷与下岗职工诉求,积极对接人社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多次协调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协议;针对公共设施与管理问题,推动召开三方议事会明确责任与方案。这种“一对一”的包保模式确保了问题解决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
三、 强化跟踪问效闭环,从“办结”到“办好”
为确保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果长期稳定,区民政局着力构建“跟踪问效”的管理闭环。一是过程跟踪。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认领人或专班及时反馈进展,局领导动态掌握情况,对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二是结果回访。问题初步解决后,通过电话回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当事人或相关方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检验解决措施是否切实到位,是否真正解决了根源问题。三是效果评估与长效维护。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阶段性“回头看”,评估措施的长期效果,特别是对于公共设施改造、管理规约建立等事项,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维护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通过持续的跟踪问效,不仅确保了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也进一步巩固了共建成果,增强了居民群众的信任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金安区民政局将继续深化和完善“主动发现、精准化解、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将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化联帮共建成效的重要抓手,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为建设和美小区、幸福金安贡献更多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