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平语近人】《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心得体会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看完《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语言这种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去阐述深刻的道理,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用大白话、大实话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本书开篇讲的是中国梦。何为中国梦?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梦。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能够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形象比喻篇”讲的所有内容都是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奠定的基础,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有思想观念的碰撞,更涉及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解决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群众早已认识到建设“金山银山”的重要性,殊不知绿水青山金山与银山同等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常青树就是摇钱树,常绿水就是发财水”,也就是说绿水青山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转化为金山银山。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往往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一颗,接连不断地解决各方面问题,终将大有成效。
“俗文俚语篇”同样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那一天,这是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通俗易懂,就是要求我们要锲而不舍地推进改革,只有改革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诗文引用篇”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阐明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果。这个比喻以古代先贤荀子的哲学智慧为指导,形象地指出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从量变达到质变,只要中非携手前进、共同发展,一定可以达成“中国梦”与“非洲梦”共同实现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新颖、可读、“接地气”,又能够让大家意识到转变文风及话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方式,少讲官话套话,多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便于与老百姓沟通,也便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