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领袖故事】《习近平扶贫故事》读书心得
贫困从古至今就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顽固疾病,它不仅阻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数不胜数的悲剧。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与艰苦奋斗并肩同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国家走向富强。脱贫是一个伟大目标,我们的党为之付出了汗水、心血与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经过8年努力,终于迎来了脱贫攻坚斗争的全面胜利,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和目标。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伟大胜利,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对于推动世界减贫进程和中国减贫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读了《习近平扶贫故事》一书,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枕经籍书读扶贫
从1969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历程赫然在目。《习近平扶贫故事》一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在他的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熟知、但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书以时间为线索,跨过了他一生的大部分在职时间。67篇真实的扶贫故事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正定、福建、浙江、上海期间的工作历程,一直到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习近平总书记,他都始终不忘人民,把他们放在最惦念、最牵挂的心里位置,他时刻心系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任期间带领群众脱贫攻坚,走向幸福。这本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不懈奋斗的伟大瞬间。
在人类历史上,反对贫困以及促进发展,一直是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重中之重。这是整个世界创造共同繁荣乐业环境的共同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发展进步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在人类脱贫史上前所未有,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活得以全面提升,中国也在这场战斗中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习近平扶贫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讴歌了付出与回报。他们不仅用智谋、用双手,更用汗水和希望不懈奋斗,给所有辛勤的劳动者提供了看得见的未来和期望,给了他们奋勇向前、永不磨灭的勇气。
振聋发聩理思路
我们纵向观察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的发展线索,就能真正的从内在认识上、从战略角度上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动力,就可以更好地悟透、更好的读懂脱贫攻坚战略,就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就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情怀的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党的初心的映照和体现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基,是我党永葆活力与青春的源泉,他们创造历史,在改变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洪流中是中流砥柱。我们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决策的科学性
所有科学的决策从必须要以宏大的时代背景为谋划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浙江、上海、正定、福建工作时,面对艰巨的脱贫工作任务,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大背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科学的脱贫工作计划。
(三)工作的系统性
脱贫工作即要有大局意识也要有全面的协调意识,既要注重工作的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整体谋划,使各项扶贫举措相得益彰,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作用、彼此促进,以达到良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就是系统性工作指导原则的生动体现。
(四)方案的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列关于扶贫工作的系重要论述,主要来源于他长期在基层从政的实践经验,这和他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在梁家河时,习近平总书记开始了早期的反贫实践探索,那时候他领着大家打淤地坝、办代销点、办缝纫社、建沼气池;在正定工作的时候,他又带领全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多种经营,这些实际上都是创造性地运用实践思维指导行动,为以后的系统扶贫、整体扶贫、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学以致用谱新篇
我省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人口红利优势以及各类资源优势,自身发展潜力巨大。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全省多个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金安区也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经济应该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才更上层楼。
在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中,乡村经济发展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灵活地、有创造性的地应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明确角色定位,不人云亦云、照猫画虎,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要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合理制定工作步骤,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作;应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理论指导,实施具有可行性、符合当地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案。这些也许就是《习近平扶贫故事》给我们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