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党史回眸】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学习完《中国共产党简史》,我感慨万千,自百年前西方列强用长枪短炮破开中国的大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就此沦陷,亿万百姓从此流离失所,面对山河破碎的悲惨境遇,无数爱国志士孜孜以求探索救国道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不畏牺牲矢志奋斗的历史画面。
牢记革命历史。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作为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工作颇有几分戏剧性,那是1920年早春,共产党员陈望道步履匆匆地带着一本红色书籍悄然返回了自己在浙江义乌的家中,这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在建党筹备紧张之际,《共产党宣言》就是党的思想理论根基,陈望道为了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版本,日夜不休废寝忘食,把粽子沾着墨汁吃掉也丝毫不觉,反而一个劲地说道“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就这样《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陈望道的手中诞生了。
一百年前,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仁人志士参与到了救国家于危亡、救黎民于水火的行列,义无反顾,百死不辞。一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军阀势力割据,西方列强入侵,国家蒙辱、百姓蒙难、民族蒙羞,局面复杂,形势严峻,是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共产党人擎起马克思主义火炬,把拯救国家危难、实现民族解放为己任,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赓续红色血脉。从李大钊、陈延年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不畏牺牲、一心为党的坚定信念;从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身上看到了他们心中有党、甘愿奉献的伟大精神;从爬雪山、过沼泽的长征事迹中我们学习到了党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中艰难地发展壮大,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成就辉煌事业。从土地革命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展现了我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使命。从改革开放到九二共识达成,体现了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领土主权统一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见证着祖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证明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水平勇攀高峰的事实。从袁隆平到屠呦呦,他们扎根科研一线,用毕生精力投入科学实践,为国家科技力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人物默默奉献,书写着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富有革命精神和创造性精神的政党;是一个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始终为各民族人民谋利益的党;是不断坚持真理、及时纠正错误、经受逆境考验、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代表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党。
百年风雨,百年兼程,中国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黑暗的旧社会到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勇当奋进先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立足历史,深感祖国今天的繁荣安定来之不易,我辈更须加倍努力,继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时刻心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史为鉴,以青春之锋芒,负奋斗之重任。无数革命前辈英勇赴义,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人民可以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坚信中华民族可以实现伟大复兴,坚信中国一定可以走上光明大道。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主动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光辉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新征程的主力军,祖国为我们提供了放飞梦想的舞台,每一份青春之力都应该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每一份力量都应该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那里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