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作风】斩浪以迎风雨 净心而向未来
—读《老人与海》有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如是说。我们生居天地之间,血肉之躯,似乎什么灾难都能轻易将我们所摧折,即便无灾无难,所活也不过百年而已,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只是宇宙间的刹那光华。但是人生即便如夏花般短暂,亦绽放出独特的美丽,在几千年的文明接续中,人类从向死而生的抗争中,找出了生活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真谛。在无尽的抗争中,我们找到了向内的信心、向外的决心、向远的勇气,向内战胜了自我并超越了自我,向外战胜了残酷的生存环境并“诗意的栖居”,向远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将人类的目光延伸到整个宇宙。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位年迈古稀的渔夫连续84天出海都一无所获备受嘲讽,在第85天独自去深海终于成功捕捞一条大马林鱼,却在返航途中遭受鲨鱼袭击,在和鲨鱼群的对抗后只带回了大马林鱼骸骨这样的一趟生命之旅。尽管老人在与大海对抗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一种西西弗斯式的斗争精神,在荒芜的海上用自己衰老的躯体、简陋的武器对抗着挣扎的大马林鱼,对抗着撕咬战果的鲨鱼,也对抗着内心的倾轧,最终以西西弗斯般的顽强意志将一场海上孤独的抗争演绎成一首谱写人类伟大的诗篇。读完老人的故事,久久回味,感受到了人类生存意志所带来的震撼,给予我们面向未来的力量。
给予我们面对未来向内突破的信心 。当四十天一无所获时,男孩的父母沉不住气了,因为担心捕不到鱼,他们觉得老人是“倒了血霉”而让男孩离开了老人,当八十四天一无所获时,老人被认为是渔村里最晦气、倒霉的家伙。年轻的渔夫,经常对他冷嘲热讽;年老的渔夫,为他的处境感到担忧。老人也会感到沮丧和孤立,但面对生活的困窘、同行的嘲笑、他人的不解,老人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没消失过。他不相信虚无的命运,而只愿意去相信自己手中的钓绳,“我的钓绳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只是我不再走运了而已。可是谁知道呢?说不定今天就时来运转了呢。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当然能走运最好了,不过我宁愿做到分毫不差。那么运气来了,你也有所准备了。”老人会感到失望而不会缺乏希望,会感受痛苦而不会选择彷徨。
文中的老人感慨:“大海如此残酷,为什么要把海燕这样的鸟儿造得这么纤弱呢?大海平常温和仁慈,十分美丽。可她有时变得异常凶猛……这种鸟儿生来就太娇弱,在海上完全无法生活下去。”感慨海燕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感慨自己,一个孤独老者在海上甚至比海燕还要脆弱。
人生最难的是战胜自己的内心。面对生活,有多少人丧失信心而失去了自我,选择了在安逸中妥协,昔日的理想已然沦为陈迹,胸中的热血也早就在时间的流逝中冷却消散。是啊,我们在成长中与太多的东西妥协,彷徨于距离、踟蹰于时间、害怕于挫折,没了挑战未来的信心。但是老人说“可是人不是生来就注定要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可就是不能被打败。”老人向海上未知的磨难宣战,与已然老去的躯体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可预见的会失去很多,但唯独不会失去的是他面向未来的信心!
给予我们面对未来向外抗争的决心 。当老人向深海进发时,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趁手的武器,没有同行的助手,甚至连哈瓦那的灯塔亦是那样渺茫,在与大马林鱼博斗的三天中,他不眠不休地战斗到血肉模糊,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在与鲨鱼群搏斗时,他输掉了所有的武器,却从来没有失去战斗下去的决心。在老人面临绝望之际,老人仍旧竭力抗争,“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啦,不能光靠棍子就把鲨鱼打死了。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木棍和舵把,我就要试试。”
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又试了一次,情况还是同之前一样。他想:还没动手我就觉得自己要倒下了。不过我还要再试一次。”但老人如同石缝间野草一样,在贫瘠和折磨中不屈不挠,忍住了所有的痛楚,拿出剩余的体力和早已不在的威风,一起应对大鱼临死前的剧烈挣扎。
老人愿以生命换取作为人的荣誉和尊严。这是一种文学形式下最高层次的人类生存意志,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这已不是老人孤独的胜利,而是独属于人类的光辉。在与整个海洋的斗争中,老人彻底缺乏希望而又不绝望,不断的拒绝而又否认放弃,意识到的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而又不会产生不安。海上孤独的老人在一场场内心的坚守中,一次次与海洋的抗争中,回到了桑迪亚哥的荣耀,梦中的群狮恍惚间又出现。就好像原本绝望的西西弗斯渐渐潜入诸神洞穴的每分每秒,最终超越了自己的命运,解脱了诅咒。西西弗斯比所推的石头更坚强,老人比所面临的残酷海洋更坚强,都早已在一次次抗争中超越了自我,跳出了重复的藩篱。在向死而生中找到了生的意义,在无尽的抗争中发掘出了人的伟大。
给予我们面对未来向远探索的勇气。虽然成功捕获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却在鲨鱼群一次次的撕咬下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老人没有因为丧失鱼肉而沮丧,也没有向别人炫耀自己三天三夜的战绩,而是像往常一样沉沉的睡去。镇上的人围在骨架旁议论纷纷,那些曾经嘲笑老人的人暗自沉默,被父母送走的小男孩决定长久跟着老人学习捕鱼。老人告诉小男孩,“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用上好的钢板做矛头,把矛头磨得很锋利,常备在船上”。显然,他已经开始为下一次的扬帆起航做起了准备。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向远探索勇气,即便是孤独的。老人在海上是孤单的,但是他可以看见昏暗的深水里亮着一道道灿烂的光柱,看见船边那根一直向前伸的钓绳,看见慢慢地积聚起来的云彩,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水面的身影。孤独之外更多是无限的风景。于是他发现,一个人在海上也是永远不会孤单的。
人生就是一趟永远不知道惊喜在何处、成功在何方的“捕鱼之旅”。只有你自己相信,一直坚信并为之而付出努力,向更深的大海进发,才会遇上自己的“大马林鱼”,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永远怀揣着希望,才会在面向未来时,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看更多的风景!(朱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