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文学】还有地坛 人生不曾蹒跚

发布日期:2024-03-01 08:56信息来源:区老干部中心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流畅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遭遇,为《我与地坛》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文章的篇幅很长,但其中的一景一物、一字一句都能牵动读者的心。

地坛,是心中若隐若现的那片宁静。我们都知道,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曾经是古代帝王在重大节日“祭祀”“告天”的场所,是神圣而威严的。但是,如今的地坛却只是“一片废弃的古园”,独自空旷着、寂寞着。“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时常光顾这座废园子,除了距离近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座园子折射出了他的影子,他们同样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同样失去了用处,渐渐被人遗忘。在史铁生的眼里,地坛不再是静态的园子,她也历经了从“帝王高官踏足膜拜的圣地”到“鲜有人问津的废园子”的“变故”。它与他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牵绊。“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座园子给了史铁生思考的空间,他坐着轮椅来到这里,感受园中的宁静与悲伤,想着今后的自己该何去何从。

地坛,是眼前生生不息的生命热情。渐渐地,史铁生注意到园子虽荒芜但是并不衰败,尽管曾经的“高墙”和“朱红”如今不再伟岸和鲜亮,但园内郁郁葱葱的柏树和茂盛的野草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曾经荣耀万丈的地坛好比是年轻气盛的自己;“淡褪”后荒芜的地坛又何尝不是如今失魂落魄的自己呢?如今,地坛用她残破的身体孕育着草、木、花、鸟、虫,为园中寥寥无几的游客送去大自然的祝福。由地坛联想到自己,史铁生的内心突然不再焦躁、惶恐了。他在园中看到了“蚂蚁”“瓢虫”“露水”,这些事物虽然渺小,却依然竭力地活着。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小生命奋力求生的样子,他才感受到了生命勃发和涌动的力量。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和震撼。见到了这样的景象,还有谁会轻视生命呢?

地坛,是母亲千叮万嘱的脉脉温馨。在文章中,史铁生还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疼和后悔。“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但是,“母亲”却没有在儿子的面前表现出一丝的痛苦。“母亲”的默默付出和细心关怀让史铁生立志成为一个“让母亲骄傲的人”。母亲的爱对他影响颇深,赐予了他与命运对抗的力量。最终,他用“笔杆子”冲出了一条路。

母爱是非常伟大的。在《我与地坛》中,“母亲”选择了一种“体谅”和“理解”儿子的方式陪他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每当儿子想要孤身一人去地坛时,尽管她心中百般不放心,依然会默默地帮儿子作准备,帮他上轮椅。那时史铁生的心中是灰暗的,已经分不出心思去考虑和体贴自己的母亲了。直至有一次,他突然返回家中,竟然看到母亲还是以送自己走的姿势站在原地,望着自己走时的方向。他才发现,表面淡然的母亲,在自己走后才露出惶恐和无助的表情。尽管如此,她也从没有说过一句“你为我想想”。

当史铁生终于渐渐冲出一条路的时候,“母亲”却不在了,这给他留下了无尽的后悔。此后每每去地坛,他都会想到“母亲”,想到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步履急迫地仔细地找,等找到了又会悄悄地离去”的样子。“母亲”不在后,“再也没人来这里找我了”。

读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感触良多。史铁生就像一位人生导师,告诉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苦难,积极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地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心中的爱。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