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街乡】俯身砺行休言苦 不负岁月不负春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发布日期:2024-05-30 08:52 信息来源:清水河街道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经历中感受颇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40多年前青年习近平踏实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岁月。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接触基层的七年。由高干子弟转变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中困难可想而知,但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屈服于恶劣环境,而是凭借强大毅力顺利过了关,适应了这样艰苦的环境,为之后更好的完成工作铺平了道路。这些故事其实对于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城市,从未有过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孩子感动十分深刻,当前我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身处与自己生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应该也不会少,要想克服困难,就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决心,不怕艰险,摆正自己的位置,方能适应工作环境,之后更好的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用自身经历为我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我努力前进的方向。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的七年。七年的基层工作让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有了很深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层群众的关怀问候中看出,他真真切切的体会过群众疾苦,实实在在的了解了民众所需,这些都是梁家河的经历所造就的,没有真正的扎根基层,就没有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作为一名选调生,虽是后备干部人才,但我们的路也要从泥土地里开始。检验基层干部不仅要看文凭学识,更要看看脚上沾的泥土,没有在田间地头走过,就没有对基层的全面认识,就不能很好的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经历虽然坎坷,但也受益良多,这对我们初任职的青年工作者提供了对待工作的清晰思路。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提升的七年。基层工作虽然繁重辛苦,但习近平总书记却一直不曾丢掉学习,即使白天再苦再累,晚上也坚持看书,求知若渴的精神令人敬佩。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阅读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见识、培养意识,通过向其他地方学习先进技术来改善环境、提高效率。学习使人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我们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时常记得通过学习先进思想来提升、武装自己,并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践中,也为工作的开展锦上添花。

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个个鲜活的事迹让我明白了青年同志应该如何适应基层环境、如何真正扎根基层、如何做好基层工作。我认为这本书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我们要时刻牢记,“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作为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的我们,虽身处的环境与青年习近平所经历的不尽相同,但同是在基层工作,就要深入地了解基层,明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用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先进思想,切实践行党的宗旨和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