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悟】赓续“六尺巷”文化 讲好“文旅融合”新故事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桐城六尽巷考察,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汲取“六尺小巷,人世大道”文化大智慧。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
“六尺巷”作为安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价值,赓续其文化脉络并借此讲好“文旅融合”新故事,是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回望历史、叩问传统,赓续“六尺巷”文化脉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共绘人民和谐幸福安宁的新画卷。
弘扬“以和为贵”优良传统,赓续文化脉络“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善向上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内涵”。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和为贵”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意义。从古至今,它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就会尽量避免冲突,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使得关系更加融洽和睦;在国际关系上,我国也一直倡导“以和为贵”,通过和平谈判等方式去解决争端,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赓续“以和为贵”文化脉络的“精髓”,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向后代传播其内涵,也可以在各类文化活动、文艺作品中融入这一理念,让更多人知晓并践行,从而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生机,滋养人们的心灵,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感悟“谦和礼让”理念之美,获取文旅融合“良方”。“谦和礼让”是一种极具魅力的理念,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之美,在文旅融合中凸显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把“谦和礼让”融入到文旅当中,那便成了文旅融合的“良方”。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尊重与谦和的交流,可以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推动文化创新与旅游体验的深度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文旅融合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以谦和的态度去接纳不同文化,以礼让的方式去传播文化,可以搭建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在尊重与理解中,能够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产品。
对于游客来说,秉持“谦和礼让”的态度去游览景点,能更好地欣赏美景、感受当地文化,避免因争抢、急躁等破坏游玩的好心情;对于旅游从业者,以谦和礼让之心服务游客,能提升游客满意度,塑造良好口碑。文旅部门也可以围绕“谦和礼让”主题打造特色文化活动、旅游线路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深刻感悟这一理念之美,同时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深化“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做足经济发展“文章”。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在实施“文旅+”战略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与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其价值的体现。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运营理念,使传统文化的呈现更具创新性和观赏性。例如,将传统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实景演艺、VR体验等形式,呈现给游客,使游客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参观,进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做足文旅经济“文章”。
“六尺巷”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写照,在邻里相处中,化干戈为玉帛,实现相安而居,让这样的“美事”,成为促进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一方增收致富,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宽广。充分挖掘“六尺巷”文化的价值,通过多种举措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工作,让文旅产业在文化的滋养下蓬勃发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六尺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成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亮丽名片。(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