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悟】如果你要写安徽 就不能只写安徽

发布日期:2025-03-07 19:40 信息来源:中店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赴安徽进行考察,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安徽发展指明方向、赋予重任、寄予厚望,影响至深至远。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欲写安徽,思绪万千,写不尽其“黄山”一般的雄伟壮丽,亦写不尽其“淮河”一般的源远流长。作为奋斗在皖美大地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做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员”,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不只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还要写其“心怀家国、情系天下”,厚植“崇文重教、匡扶正义”的家国情怀。徽文化在岁月长河中凝聚着深邃的精神内涵,蕴含着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人文画卷里,从管仲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到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再到陈独秀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无不展现出徽文化爱国忧民的精神特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年轻干部要担当有为,首要的是筑牢“思想之基”,坚守“忠诚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时常进行思想上的自我审视,勇于自我革新,持续在真学真懂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层面为“三观”注入更高要求;要培育大胸怀、大视野、大气魄,既心系国家大事,也关注岗位细节,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

不只写“天下之奇,观止矣!”,还要写其“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激发“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创新意识。安徽大地人才辈出,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涵盖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敢为人先”是徽文化与时代精神共同的价值追求。安徽人以“坚韧不拔、勤劳智慧”的特质展现出徽文化独特的探索、进取、创新精神。面对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挑战,无数安徽儿女奋勇向前、积极探索,从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开启哲学思辨,到朱元璋从布衣崛起建立大明王朝,再到李鸿章等洋务派推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倡导思想革新,铸就了安徽在历史上的辉煌地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和骨干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要明白,不经历磨炼无法成长成才,年轻干部要成功必须勇于“自我加压”,保持“虚怀若谷”的谦逊姿态去学习、去实践。既要秉持“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保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进取精神,把理论和业务知识学透、用活;又要用心思考、躬身实践,把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群众是否满意当作衡量工作的“硬标准”,练就扎实过硬的工作能力,使自己拥有更多“真本事”。

不只写“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还要写其“不屈不挠、善作善成”,发扬“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品质。徽文化本质上是注重实践的文化形态,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务实学风,传承不息,意义重大。在革命战争年代,王稼祥、李克农等一大批安徽籍革命家脱颖而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小岗村“大包干”敢闯敢试的传奇。《淮南子》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当今之中国,是奋进者的时代,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有广阔天地可以大展拳脚,去探“海之浩瀚”,我们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和能力,更要有“锲而不舍”的执着与坚韧,成为不断超越自我的奋进者。但我们需清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追逐梦想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只有保持山高路远无所惧,艰难险阻不退缩,岁月流逝志不移的信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主义”,努力在真抓实干中经受考验,才能真正提高干事创业的水平和成效。(周中玉)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