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根优美的弧线

——《36岁,人生半熟》

发布日期:2025-05-01 19:44 信息来源:区民政局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常言道:读书贵在精而不在于多。选择一本好书,可以触动心灵的深处、提升内在的涵养,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2025年,与这本书结缘,品读它,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自己也即将面临36岁,所谓的人生第二个“18岁”。

《36岁,人生半熟》的作者宽宽,一位女性写作者,自媒体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创始人。她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举家搬去了大理,过着“诗和远方的生活”。全书用27篇短小而精悍的随笔,围绕婚姻、工作、家庭、孩子、朋友等各个方面向读者分享故事,文字既朴实真切、又富有诗意,内容易读、易懂、温暖人心。

全书,我大概用了四、五天时间。在阅读过程中,我犹如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大理,陪伴在作者宽宽身边,看那自由舒适的生活,听那丰富精彩的人物故事。

“想拥有更好的生活,除了求好的决心,一靠勤奋,二靠折腾,三靠学习,它不分阶层,适合我们大多数人。”这是作者宽宽从王姐身上学到的。王姐是“人生莫问来处”章节笔下的主角,她来自农村,是一位料理家务的阿姨。儿时她是个好学生,奈何那个年代家里太穷,只有初中毕业。二十出头嫁人,夫家赤贫。生活的重担,让她成为她们村第一个敢独自出来打工的女人。她无视村里那些保守思想者的阻挠、顶着她抛夫弃女跟城里人跑了的各种传言,她的勇敢,是为了坚持供两个女儿读书。王姐在城里当阿姨的一年多,帮作者宽宽精简持家,绝不浪费一点食物。日常生活中,她会细细观察每个人的食物和偏好,每道菜每餐饭都力求刚刚好。她干活利索,上午家务,下午读书。从早先的心灵鸡汤、故事大王之类,到后来冯唐、舒国治这些人物传记。一个原本身处所谓的“底层”的人,纵然负债起家,还是可以凭借勤奋、吃苦、勇敢、好学这些最朴素的品质,获得更好的生活。

王姐的故事,简单而真切。在宽宽老师的笔下,还有诸如很多类似这样的平凡人的故事,每个角色都印刻出独特的性格。闲暇之余,若再拿出来品味一下,应当更有滋味一番。

回顾过往,生活这条漫长的的道路,亦如一条风景线,年龄是它的里程数。我们踏着双脚,张开双臂,一步步的前行,体验着沿途不一样的景象。曾经被人民日报的这段话感动到了:“年龄是一个岁月的符号,希望我们都有,与之相配的内涵,或天真、或无畏、或沉稳、或纯粹,活得一定要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天真的年纪,有着天真的活泼。莉莉,是我高中时期的关系要好的同学。她不是本地人,是高二时期转来的一位住校生。我们虽上下学不同路,但因为我们是前后位,所以相处很融洽。繁重的学业压力,让我们每天起早贪黑,书包沉沉的,心情重重的。早读、上课、晚自习,这些日复一日的固定模式成为了那几年花季雨季的全部。每天清晨,班主任早早来到教室,监督我们朗诵,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迟到一秒钟。当早读开始的三遍铃声打响时,短短的几秒钟教室却能涌进一大拨人。一天清晨,莉莉没有赶上三遍铃声,迟到了。现在我依稀记得,当时身后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显示,迟到了半分钟。寒冷的冬天,她被留在走廊上完成了早读。第一节课快开始时她回到了教室里,给了我一些糖果。“昨天下午你说很喜欢我妈妈从老家带回来的这些口味,今天差点忘记带了”。我才知道那半分钟,是因为她下楼去拿忘记带的糖果而又折返回去。

十七年过去了,这件小事我仍然历历在目。枯燥乏味的高三时期,我们很累、压力很大,却有位朴实的同学把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放在了心上。如今,她已在大城市成为一名穿着洁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每每我们再聚,提起这件小事,会觉得莫名的可爱。

如果说,35岁之前,是为了找工作奋斗、为了生活创造家庭,那么作者宽宽老师已经实现了。36岁开始,她又投入了她的全新生活,去实践她的“心中理想”,追求惬意的自由生活。

年少的时候,我们曾努力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现如今到了30多,又开始怀念那满脸稚嫩青涩的胶原蛋白。时间是个好东西,会让你遇见很多事情,你想忘记的不想忘记的,它都会在你的记忆账本里记录着。而年龄就像是那个右下角的数字标签,帮助你回忆着。

10+的年纪,我们在校园里奋力拼搏;20+的年纪,我们在社会中找寻方向;30+的年纪,我们在生活中平衡定位。很有幸在这个半熟的年纪,结识了这本书,愿我们都能从容、自在的生活着。(张晓丹)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