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寄语】清风润村乡 沃土育廉心

发布日期:2025-05-09 17:43 信息来源:横塘岗乡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基层是治国安邦的根基,也是滋养初心的沃土。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征程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如同春雨般浸润着每一名基层干部的心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把党的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作为离群众最近的“服务员”,广大基层干部既要在基层沃土中深扎根系、汲取养分,更要以清风正气涵养初心使命,让忠诚的“养分”、干净的“底色”、担当的“枝叶”在基层一线茁壮成长,以实际行动绘就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清廉画卷。

根须深扎泥土,方能在风雨中站稳信仰立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工作直面民生百态,就像树木扎根于土地,唯有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深植于心,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不偏航、不动摇。比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不搞“一刀切”的表面工程,而是挨家挨户听诉求、想办法,让惠民政策真正触达群众的“急难愁盼”。这种忠诚,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是把“两个维护”转化为走街串巷、解民忧难的具体行动。当我们的根须与群众的需求紧紧缠绕,信仰的根基便在基层沃土中愈发坚实。

清泉涤荡尘埃,才能在细微处守住干净底色。元代诗人王冕笔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道破了廉洁自律的真谛。基层岗位虽小,却连着民生大事:从低保评定的“一碗水端平”,到征地补偿的“一本账算清”,稍有偏差就可能损害群众利益。近年来查处的“微腐败”案例警示我们:即使是“芝麻大”的权力,也可能成为被“围猎”的靶点。因此,我们必须常以党纪为“清泉”,洗涤思想上的浮躁、行为上的侥幸。就像古人“日省三身”的自觉,基层干部要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当作“梳妆镜”,在走访群众时多问一句“是否公平公正”,在审批流程中多查一遍“是否合规合法”,让“公与私”的界限在日常检视中愈发清晰。唯有从细微之处入手,才能让干净的底色在基层一线永葆纯洁。

枝叶拥抱阳光,定能在担当中舒展有为姿态。“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是检验干部担当的“试金石”。面对征地拆迁的矛盾、产业转型的压力等具体挑战,回避退缩只会让问题积累,唯有“敢于交锋、勇于亮剑”,才能在攻坚克难中打开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这种担当,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巧干”与“实干”的结合。比如在化解信访积案时,既要严守政策底线,又要带着感情倾听群众诉求,用“法理情”融合的方法解开“心结”;在推动乡村振兴时,既要规避“形象工程”的诱惑,又要敢闯敢试探索产业新路。当我们的枝叶向上生长,主动承接时代赋予的阳光雨露,就能为群众撑起遮风挡雨的“绿荫”,让担当作为成为基层最动人的风景。

基层沃土育廉心,清风徐来润无声。从扎根泥土的信仰之根,到洗涤尘埃的廉洁之泉,再到拥抱阳光的担当之枝,构成了基层干部清廉从政的生命图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既要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更要成为纪律防线的“守护者”。当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能在沃土中涵养廉心、在清风中坚守本色,就能让清廉之花开遍城乡角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锻造最坚实的基层根系。(汪立鑫)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