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为官之道》:清官正气耀古今
有幸阅读了《海瑞的为官之道》一书,全书分为廉政篇(严禁公款消费、压缩办公经费、杜绝灰色收入、阳光下的工程款)、正直篇(垂范养“士”气、严格按章办事、不阿谀巴结朝官、抵制不正之风)、为民篇(中规中矩丈田地、基层调研均徭役、条分缕析断疑案、关怀弱势以维稳)三篇12章节,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夫。下面谈几点读书体会。
铁面冰心:海瑞的“三拒”精神
书中记载,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三次拒绝上级官员的宴请和馈赠,甚至自种菜蔬、俸禄养家,其“拒奢靡、拒贿赂、拒特权”的作风与中央八项规定中“规范公务接待”“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跨越时空遥相呼应。八项规定强调“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海瑞“不搞迎送仪式、不设豪华宴席”的务实作风可以说一脉相承。当前我们开展学习教育,正是要将这种“铁规矩”融入血脉。普通干部虽无重权,但需警惕“微腐败”。海瑞连半块腊肉也坚辞不受,映射当下“一包烟、一顿饭”的“破窗效应”,提醒我们须从“小切口”守牢廉洁底线。
民本为纲:群众路线的永恒价值
海瑞因力谏嘉靖帝“重民生、轻赋税”被罢官,却始终坚持“为民请命高于仕途得失”,他徒步走访田间、亲自调解纠纷的场景,与八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改进调查研究”的核心逻辑深度契合。当前开展的整治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问题等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提出“以小切口牵动大工作”,正是这种“脚上沾泥”民本精神的现代表达。作为基层干部,深刻体会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应像海瑞般“把群众冷暖刻进骨子”,在接访、执法中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听取群众的心声,便是新时代的“民本答卷”。
制度之力:海瑞未能实现理想的今世突破
书中揭示,海瑞晚年感叹“一人清正难改官场积弊”,其悲剧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局限和旧官僚体系的根深蒂固,更是封建官场腐败丛生、旧弊难除的直接印证。反观今日,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4日经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实施以来,通过“长期有效的铁规矩”构建系统化约束机制,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跃迁。普通干部应主动适应“严”的常态,积极参与“微宣讲”“微课堂”“微视频”党性教育,将海瑞的“日省三问”转化为自我对照的“每日自查”,让纪律意识生根发芽。
薪火相传:平凡岗位续写“清官精神”
海瑞用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官吏“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清正操守,在“物质诱惑”前勇于做减法,“粗茶淡饭养清气”;在“人情世故”中划红线,“不畏上官畏民声”;在“急难险重”时敢担当,冒死上书显气节。清贫应是常态,正气方为归途,读《海瑞的为官之道》,既震撼于海瑞“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孤勇,更庆幸身处安乐祥和的新时代。作为万千党员中的普通一员,我将以书中精神为炬:
学海瑞之“清”,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刻进日常;
悟规定之“严”,让“纪律带电、制度长牙”成为自觉;
践初心之“纯”,在平凡岗位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谢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