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解药在于始终前行

——《总有诗人解我忧》

发布日期:2025-07-28 11:16 信息来源:区文旅局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犹如一场漫长的长安之旅。长安,见证了大唐的兴衰荣辱,也承载了无数诗人的悲欢离合。翻开《总有诗人解我忧》,庆幸自己能与李白、杜甫不期而遇,从他们跌宕起伏的经历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汲取前行的动力。

停止内耗、远离依赖,学会“断舍离”。二十岁的李白离开故乡,辞亲远游,这一走便是一辈子,李白远离原生家庭的束缚,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现代生活,作为子女,难免会与原生家庭产生矛盾与隔阂,因不被理解所困扰,因修正关系艰难而焦虑,徘徊在家人“照顾”与追求“独立”之间,陷入深深的迷茫。李白的经历如此精彩,我们何不摆脱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与家庭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在历练中成为自己心中的“侠客”。只有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才能够蜕变成长。虽然李白的诗中很少提及家乡,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能看出李白对家乡的念念不忘,但也更加坚定了他前行的信念,毕竟李白向往的是“仗剑天涯,一往无前”。

调整心态、直面苦难,心怀“启明星”。杜甫虽然出身世家,却一生坎坷。幼年时丧母,被姑母抚养,青年时屡试不第,安史之乱时又流离失所。然而身处如此境遇,却从未怨天尤人,始终心怀希望。“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丝毫掩饰不住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体现出对苍生的仁爱。在杜甫眼里,国家的破碎、民众的疾苦都无法阻挡他那颗热忱的心。杜甫一生以李白为榜样,二人情谊深厚,曾多次携手游历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即有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同情,也含有对李白的倾慕和景仰。正是这份对李白的崇拜,才促使杜甫更深地认识自我、明确方向,坚定地朝着理想前行。不轻言放弃,勇敢坚持到底,一定能在黑暗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拥抱生活,感受美好,寻找“小确幸”。杜甫为避“安史之乱”,由关中辗转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了一座茅草屋,史称“杜甫草堂”,在这里虽然杜甫依旧过着贫苦的生活,却并未沉沦,而是积极投入生活,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中获得灵感,记录生活的点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杜甫对这场“及时雨”的感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看出了杜甫沉浸在雪景中的那份安静。除去看雨、看窗、看雪...,写诗恐怕是杜甫持续时间最久的爱好,因为这是他积攒快乐、治愈心灵的灵丹妙药。在忙碌的生活中,或许我们没有时间去培养爱好,但又何尝不能因“一口辣条”“一口可乐”清脆爽口而直乎“过瘾”呢。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当下,用心去感受每一秒的快乐,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与温暖。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