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替中学会拥抱暖阳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冬天和春天是两个相连接的季节,但是有着寒冷与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是我对于冬春最初的印象。第一次打开《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所吸引,我很好奇在著名作家迟子建的眼中,冬天和春天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人觉得它们如此相似。翻开书后,我在迟子建的描述中,看到了北方的鹅毛大雪和寒风中传来的阵阵寒意,看到了在严冬的茫茫雪夜中彳亍前行的背影和手中微弱的灯光,看到了空气中飘来的暖春即将来临的温热气息,更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冬天与春天如同黑夜与白天,亲密无间。冬天与春天是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两个阶段,在每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季匆匆走过后,总是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东北大地那些冻土之下默默蓄力的草根、炉火旁一张张被生活刻满印痕却依然微笑的黝黑脸庞,正因为经历过苦难的洗礼,才具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毅力,也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心。迟子建的文字里,冬天与春天如同白天黑夜并非彼此替代,而是永恒地交织缠绕、亲密无间、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正如她所说的一样:“生活从来不会真正冰封,即使冰层之下,也有涓涓细流,也有蛰伏的种子,那是另一种春天。”
冬天与春天如同初晨的微光,充满希望。它们的交替,恰似生命旅程中的一次次转折与新生,每一个看似冰冷绝望的冬天,其实都在悄然孕育着春天的希望。迟子建在记录父亲离世后的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她并非一直在倾诉失去亲人的痛楚,而是认真地对父亲生前细节反复摩挲——他豪爽的笑容、偷偷给贫困孩子做饭、看过的种下的小树苗和使用过的工具......让我在流泪的同时,奇迹般地感受到幸福,如同厚厚冰层下悄然涌动的翠绿暖流,让人在失去希望的严冬里,蓦然窥见记忆深处永恒的春天。就像我们遇到人生的寒冬,不要慌也不必怕,因为春天就要来了,当冬天的阴霾渐渐消散,我们会感受到云淡风轻、微光拂面。
冬天与春天如同冻土下的根须,顽强不屈。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在于,那些在时代风霜与个人际遇双重夹缝中依然选择相信明天,努力生存的人们值得赞美与尊敬,他们坚强打拼,用尽全力给予家人更好的生活,让孩子能走出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像漠河冻土下的根须,沉默坚韧一个劲地延展生长。这份坚韧让人感慨,更让我明白面对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冬天”,不必咒骂它的寒冷,不必畏惧它的伤害,只要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去拼搏,寒冬之后,便又会看见生机盎然的春天。
冬天是春天最深的根,春天是冬天绵延的风景。真正的春天,孕育在冬天最沉默的深处,是我们在面对凛冽的寒冬、疾风骤雨的敲打、无人问津的孤寂时,仿佛季节交替里透露的阳光,内心依然能涌起的那份不灭的暖意与希望。
因为冬天,我们走得坚毅且勇敢。
因为春天,我们笑得从容又释然。
(项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