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画卷里的英雄传奇
——《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
初读《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便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十位大国工匠,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经历,却都以同样的执着、专注与热爱,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传奇。他们的经历不仅是个体奋斗的史诗,更是新时代干部成长的精神坐标,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准定位、践行使命提供了深刻启示。
专注执着,在甘于平凡中铸就非凡。“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的故事令人动容。他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将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以内,这是头发丝的1/50。在常人眼中,焊接或许只是一项普通的技术活,但高凤林却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面临繁琐的事务、重复的任务,容易产生浮躁情绪,渴望快速取得显著成果。然而,高凤林的故事提醒我,真正的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之中。每一项政策文件的起草、每一次群众诉求的处理、每一个项目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专注投入,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就像工匠打磨一件艺术品,只有经过无数次的雕琢,才能呈现出完美的作品。
精益求精,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我。“深海钳工”管延安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负责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安装。他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将螺栓安装的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创造了世界级的准确精度。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他在平凡的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精益求精是一项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而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是撰写一份报告,还是组织一次活动,都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深入钻研,不断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要善于总结反思,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升。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勇于创新,在突破传统中开辟新局。“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团队中的宁允展,为了解决高速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的研磨难题,大胆创新,研发出“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为高铁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传统工艺面临瓶颈时,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敢于突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最终打破了僵局。在当今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更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面对基层治理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不能因循守旧,懂得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新形势新需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共同为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笃守初心,在奉献担当中成就人生。书中每一位工匠都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初心,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同样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要如大国工匠一般坚守初心,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与情怀。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让我深感工匠精神的无穷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大国工匠为榜样,以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坚守初心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勉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工匠精神之笔,绘就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壮丽画卷。
(何焱)